作为世界顶级度假村运营商之一,复星旅文上半年录得亏损,原因在于封控措施和旅行限制持续抑制中国本土市场的旅游业

重点

•  复星旅文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1.5亿到2.5亿元

•  该公司旗下Club Med业绩强劲,但未能抵消子公司托迈酷客和三亚亚特兰蒂斯的亏损

安柯伦

Club Med 连锁旅游度假村在2022年上半年表现亮眼,但仍未能阻止母公司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同期陷入亏损。不过,享受着Club Med生活方式的高品质客户仍然有助于大幅控制该公司的损失。

复星旅文旗下拥有Club Med连锁度假村、中国海南岛的三亚亚特兰蒂斯超级度假村,以及托迈酷客旅游品牌。该公司本周告诉香港交易所,预计今年前六个月亏损1.5亿元(2200万美元)到2.5亿元(2.907亿港元)。

虽然亏损从来不是好事,最新的预测仍然是积极的,因为它与2021年上半年20亿元的亏损相比,下降了约90%。

Club Med品牌在全世界拥有70个度假村,是复星旅文2022年上半年资产中的佼佼者,对集团复苏的贡献最大。截至6月30日的六个月里,Club Med在全球录得营业额57亿元,同比增幅达到惊人的336%。最新的数字相当于 Club Med 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90.2%,表明该连锁度假村的业务正在迅速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Club Med的度假村有8个在中国,其他都在国外,随着多数市场的旅游业反弹,这家颇受欢迎的连锁品牌为复星旅文在本土市场表现不佳的资产提供了对冲。在本土市场,上半年的疫情防控措施严重抑制了国内旅游业。

 “得益于营业额的大幅增长,Club Med的未经审计净利润转正,较2021年上半年大幅好转,且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大多数水平,”复星旅文在盈利预告中说。

投资者对复星旅文积极的财报予以回报,本周前四个交易日推动其股票上涨7.1%,周四收于11.40港元。

但也不全是好消息,位于海南、规模庞大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度假村表现低迷,而它通常占集团度假村业务收入的15%左右。这处超大地产拥有1300个房间,5个水下套房,一个水上乐园、一个水族馆和10个餐饮店。正常情况下,它是复星旅文的摇钱树。但这个度假村严重依赖国内游客,今年上半年成了复星旅文的软肋,因为疫情封控和其他限制措施让许多人无法出门旅游。

三亚亚特兰蒂斯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为4.869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47.1%。虽然这些数字令人失望,但复星旅文指出,这个超大度假村的业务之前一直恢复得不错,直到3月份,新冠疫情袭击了中国的几座大城市,并最终导致上海在4月和5月封城。

表现不佳的托迈酷客

2022年上半年,复星旅文的业绩受到集团第三大品牌托迈酷客的拖累。它将其归因于新冠疫情和“(该品牌)业务发展早期阶段”所致。

19世纪,托迈酷客帮助开创了大众旅游和旅游业这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概念,成为了平价的一站式全包假期的代名词。但是这家以欧洲为中心的品牌在2019年陷入困境,并在不久后宣布破产,一时之间致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旅行者滞留,当时还成为了全球头条新闻。

托迈酷客倒闭时,复星持有该品牌7%的股份,后来通过谈判各方达成了一揽子救助计划,复星彻底收购了该品牌。但随着新冠的暴发,加上声誉严重受损 ,事实证明,重振这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并非易事。不过,正如Club Med的成功所证明的那样,复星旅文知道如何在本土市场之外搞经营。复星旅文隶属于规模更大的金融和医药集团——复星集团。

受旅行不确定性拖累,托迈酷客的中国业务继续表现不佳。但其英国公司的情况略好一些,今年早些时候,英国分公司的业务同比增长了8倍,这这无疑得益于英国的出行自由和强大的本土品牌意识。

在新冠疫情之前,复星旅文是全球最大的旅游公司之一,特别是对休闲观光客而言。后来,大流行令其折翼,使它陷入了赤字。但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本土市场,它是领先的度假酒店运营商,大多数分析师认为,问题不是它是否能恢复元气,而是何时能恢复。

这种乐观情绪正在提振该公司的股价,因为投资者看到了广阔的中国市场未来的好日子。虽然中国境内的封锁和新冒出来的一波波新冠疫情导致了股价的剧烈波动,但自今年年初以来,复星旅文的股价上涨了逾10%——轻松超过了恒生指数同期12%的跌幅。

它在国内的竞争对手携程集团(TCOM.US;9961.HK)和同程旅行(0780.HK),也有着类似的强劲表现。今年到目前为止,三家公司的股价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尽管现在只有同程处于盈利状态。

分析师预计,这三家公司的股价在2022年将继续上涨。据雅虎财经调查的八位分析师称,复星的一年期目标交易价格为15.24港元,比最近的价格高了25%。但由于复星旅文的很多业务仍来自中国境内,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中国是否取消清零政策,并重新开放旅游。

不过,随着2022年上半年的结束,来自复星旅文的基调还是乐观的。在上海等地方的封城结束后,该公司立即看到了业绩的改善,包括托迈酷客和三亚亚特兰蒂斯业务。

 “复星旅文正在为旅游业的好转做准备,现在业务已经恢复运营,”复星旅文董事长兼CEO钱建农表示。“它将继续利用全球业务和有竞争力产品的优势,把握不同地区的增长势头。”

在钱建农的上述言论后,复星旅文在日本开了一家Club Med滑雪度假村,并确认将在中国境内开建6个新的Club Med度假村。托迈酷客衍生出来的Casa Cook,也刚在希腊的时髦小岛上开了一系列奢华小酒店。

有这么多新开业的酒店,加上乐观的首席执行官和投资者的支持,复星旅文似乎有望保持增长并恢复盈利。凭借手中34亿元的现金和另外43亿元的未动用信贷额度,该公司看起来要熬过新冠疫情也是不差钱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PomDoc does online healthcare

持续亏损现金流紧绌 石榴云医能否持续经营?

这家线上医疗服务提供商,即使负债规模远超资产,仍拟通过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至多3,000万美元资金, 重点: 石榴云医计划在纽约募资至多3,000万美元,公司以专注慢性病患者的线上医疗业务吸引投资者 这家公司去年营收与利润率双双提升,但现金流紧张且持续亏损隐忧犹存 阳歌 互联网医疗看似在中国是稳赢赌注,可服务数亿计难以触及集中于大城市优质医疗机构的人群。然而,现实截然不同,因为最需要此类服务的人群,往往互联网素养最为薄弱。 平安健康(1833.HK)及京东健康(1688.HK)等行业翘楚虽已实现盈利,却仍未赢得投资者热捧。上周递交的最新版招股书显示,依然亏损的PomDoctor Ltd.(石榴云医)拟登陆纳斯达克,有望成为中国最新上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商。 该公司提供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定期诊疗的慢性病服务来打动投资者。这一定位颇具战略眼光,原因是该类疾病往往需要高频复诊,可便捷转为线上模式,以优化医患体验。 不过,石榴云医仍承受较大亏损,且缺乏如平安健康背靠金融巨头平安集团,以及电商巨头京东旗下的京东健康,这样的强力财务支持者。正因如此,审计机构在公司存续能力问题上提出担忧,招股书标准风险因素章节将此列为重大隐患。 尽管石榴云医欲效法平安健康与京东健康,但名不见经传的医道国际(ETAOF.US)却提供了反面教材,后者2023年通过SPAC模式上市后股价暴跌,且自2022年报后至今未披露任何财报。 与2020年才创立且企图并购扩张的医道国际不同,石榴云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其根基更为稳固。2015年,其移动端平台上线,在新兴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堪称先行者。鉴于慢性病需周期性复诊开药,该公司最终锚定这一赛道。 “我们战略性地聚焦该领域,因为慢性病病程至少持续一年,且难根治、易引发并发症、需持续医护,”公司称,“患者对高频复诊及药物购买存在高度刚性需求,这使能维系长期稳定医患关系的平台赢得竞争优势。” 石榴云医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的价格发行5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ADS),按上限计募资额达3,000万美元,或成今年中资企业华尔街最大IPO之一。按此定价区间,该公司市值将达4.72亿至7.08亿美元,在美新上市中资企业中,也属较高水平。 估值激进 石榴云医的商业模式与融资方案看似合理,但其实际财务数据却呈现不同景象。简言之,相较规模更大的同业平安健康、京东健康,该公司依然亏损且财务根基不稳,但估值目标颇为激进。 石榴云医称其网络截至去年末汇聚了21.28万名医生,近70万名患者,位居中国互联网医院第六。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医生自带患者资源,意味平台医患关系相当稳固。用户消费也持续提升,去年每位患者年均消费额同比增长7.3%至766元人民币(107美元),2023年为714元。 但光鲜表象难掩财务脆弱性,公司近两年现金持续流出,去年净流出1,610万元;去年公司总负债5.46亿元,远超4,660万元总资产;截至去年末,现金储备仅765万元(约100万美元)。 去年,公司营收3.43亿元(2023年为3.05亿元),同比增12.5%,表现尚可;毛利率也由2023年的12.7%升至13.9%。但财务薄弱,去年亏损3,740万元,2023年则亏损3,690万元。上市募资虽可稳定财务状况,但能否成功上市仍存变数。 石榴云医坦言,此类隐患致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有重大疑虑”,这被列为招股书标准风险因素章节的首要条目。该公司补充称,已通过今年总计约1,400万元的系列贷款应对此问题,尽管部分融资利率偏高。 估值问题亦显激进,公司的目标市值对应的市销率约10-15倍,显著高于平安健康及京东健康约2.2倍估值水平,后两者毛利率更高,且均已实现盈利。 归根结底,据招股书援引的第三方数据,2027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53万亿元,石榴云医的商业模式本具潜力,如果不是财务根基不稳,其发展前景可期。上市虽能大幅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几率,但过高估值或令投资者退避三舍,或导致上市计划功败垂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look set for IPO

Klook上市弃港选美 拟筹5亿美元势成集资王

据媒体报道,这家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香港在线旅行社,正计划短期提交纽约上市申请,拟筹资最多5亿美元 重点: Klook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望成为自霸王茶姬融资4.75亿美元以来,今年中资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IPO 此次上市可能使这家立足中国香港、专注年轻客群的在线旅行社估值突破30亿美元 阳歌 谁说中资企业不再谋求赴美上市? 彭博社周四报道,香港在线旅行社Klook Travel(客路旅行)正筹备申请赴美上市,募资规模或达5亿美元。若顺利成行,该交易将打破高端茶饮连锁霸王茶姬4月募资约4.75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在华尔街最大规模IPO。 公司名称源于“keep looking”的客路,虽未就融资计划置评,但其健谈的联合创始人曾透露,考虑在香港或纽约上市,且随时可推进。包括彭博最新报道在内的多方信源显示,公司拟募资3亿至5亿美元。 据彭博报道,公司正与财务顾问推进合作,可能很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在中资企业日益弃美赴港的背景下,Klook此番赴美IPO堪称逆势之举。 Klook完全具备操盘大规模募资的资质,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中两位拥有投行履历,其投资方涵盖多家全球顶级机构。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身为千禧一代,深谙Z世代等核心客群的消费心理。 这使得Klook有望成为年轻旅行者的时尚新选择,其服务体验超越Booking(BKNG.US)、Expedia(EXPE.US)等传统巨擘及携程(TCOM.US; 9961.HK)、同程旅行(0780.HK)等国内头部平台的固有模式。 Klook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仅确认2023年营收突破30亿美元,且在疫情三年困局后,借“报复性旅游”浪潮实现盈利。公司业务覆盖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欧洲、东南亚主要国家、以及印度等全球22个不同市场。 尽管尚未公布区域营收细分数据,但过往报道显示其主营亚洲旅游业务。 虽拟首次公开募股,Klook实为2014年创立的行业老兵。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志豪曾在摩根士丹利效力,后与熊小康及曾在花旗银行任职的林照围共同创立Klook。 高盛、软银、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公司迄今完成八轮融资,募资逾10亿美元,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获得维恩资本(Vitruvian Partners)1亿美元注资。据此前报道,公司2018年疫情前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 30亿美元估值成色几何? 最新融资后虽未披露估值,但参照其IPO募资目标,及主要国际对手市销率普遍高于1的现实,30亿美元估值具合理性。对标业务形态相近、市销率1.8的Expedia,Klook以2023年30亿美元营收计,估值可达50亿美元以上。 我们认为,Klook深耕年轻旅行群体的差异化定位,构成独特投资价值,该群体更注重旅途体验而非具体目的地。 尽管年轻客群收入较低,但願意为情感满足型体验付费,这特质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作为Klook核心市场之一,本土消费者在角色扮演、限量潮玩等“谷子经济”领域投入不菲。 Klook深度布局社媒获客,针对欧美用户主攻TikTok、Instagram,中国市场发力抖音和小红书。核心策略是启用关键意见领袖(KOL),公司此前称合作逾20,000名达人,后者通过佣金及赞助旅行获益,其与TikTok的合作更支持用户直接在平台完成预订。 2023年,Klook各平台的全球月均访问量约7,000万人次中,约70%为千禧一代及Z世代。 规模方面,Klook在提及的全球在线旅行社中已居前列。按2023年营收计,约为深耕国内客群且高度依赖腾讯的同程旅行的一倍,相当于龙头携程的半壁江山。但与热衷谈论国际化却鲜少披露海外业绩的携程不同,Klook展现更强的全球多元化特征。 相较全球布局的主要竞品Expedia及Booking(两者2023年营收分别为Klook的逾3倍和6倍),公司规模仍存差距。 本质而言,Klook实为在线旅游领域充满新意的潜力股。总部位于香港赋予其开拓中国市场的独特通道,同时规避了境外消费者对中资背景的顾虑。其年轻化定位与社媒打法构成差异化优势,伴随核心客群年龄增长及消费力提升,未来增长可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第四范式配股集资13亿港元 用于稳定币 RWA等研发投资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四公布,将配售2,590万股H股予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数目8.07%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数目4.98%,每股配售价50.5元,较昨日H股收市价55.45元折让8.93%,集资13.08亿港元(1.07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50%用于在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及稳定币等新兴领域,开展具备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资;40%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上述新兴领域的潜在并购;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认购人为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由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总部位于香港及阿布扎比。 第四范式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56.55港元,升1.9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多点数智上市不足八月 迫不及待配股集资3.9亿

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三公布,以每股11.1港元配售3,540万股,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93%。配售价较多点数智周三收市价每股12.34港元折让10%,集资约3.93亿港元。 多点数智表示,配售是希望可进一步扩大股东基础、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将集资所得,用于稳定币及区块链的研发投资、完善技术,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去年公司才上市集资6.3亿港元,当时的上市价为30.21港元,首日已大幅下挫54%。本月初公布,将申请香港的稳定币牌照,并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账户,双方在数字资产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周四,多点数智开盘升10%报13.58港元,随后股价回软倒跌2%。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劲挫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