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唱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单位星空华文控股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希望缓解资金紧绌问题

重点:

  • 星空华文近年收入每况愈下,去年净亏损急增11.6倍,现金水平已跌至仅约5亿元
  • 《中国好声音》于2015年曾吸金11.4亿元,去年度减至2.52亿元,但已是公司最高收入的节目,而且毛利相当低微

罗小芹

2012年,一个荷兰制作公司Talpa授权灿星制作作为节目中文版、名为《中国好声音》的歌唱节目横空出世,随即人气热爆,引领娱乐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潮。灿星制作因此一炮而红,参与该节目的还有“中国传媒大亨”黎瑞刚旗下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由于节目获空前成功,造就灿星制作管理人田明与华人文化日后更多的合作机会,成立综艺制作公司灿星文化(星空华文的前身)。

为了到香港上市筹资,灿星文化等公司于去年8月重组,成立星空华文控股有限公司,去年11月首次向港交所(388.HK)提交上市申请,但近日因招股书失效,第二次提出申请。然而,随着《中国好声音》带来的收入大不如前,星空文化近年营业额倒退,去年亏损更大幅扩大,到底这家看似高峰期已过的制作公司,能否凭借上市东山再起,再度谱出“好声音”?

初步招股书显示,星空华文由上海星投拥有约61.68%股权,而上海星投是由华人文化及执行董事田明等人共同持有,身兼董事会主席的田明也通过全资控制的Harvest Sky持有其余20.68%股权。

估值曾达208亿元

作为星空华文的前身,灿星文化于2018年一次老股权的转让中,估值曾高达208亿元,但好景不常,随着公司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收益逐年萎缩,新节目又未能挑起大梁,间接削弱其上市的吸引力。目前星空华文正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由于缺乏新资金,公司难以交出具说服力的成绩,因此可说是急切上市筹集资本重整旗鼓。

早于2018年12月,星空华文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但拖延数年无果,公司业绩却步入低谷,加上股市疲弱,星空华文今次仓促重组赴港上市,据悉与公司资金紧绌和老股东急于套现离场有关,但多少予人急就章之感,上市前景难言乐观。

演艺事业是创造星光传奇的赛道,但其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为了将众多的偶然化为必然,综艺制作公司需要不断制作新节目,创新更多自有知识产权(IP),通过以老带新的组合来增加收益稳定性,若没有可合理预测的现金流,便难以吸引新资金押注公司的将来。

招股书显示,星空华文近年收入明显下挫,由2019年的18.1亿元跌至2020年的15.6亿元,并转盈为亏,录得2,780万元净亏损;其经营状况去年进一步恶化,除了收入再减少27.6%至11.3亿元,净亏损更大增11.6倍至3.52亿元,毛利也由5.87亿元急降至2.74亿元。以上关键指标都显示该公司正步入衰退期,单就业务基本面,恐怕较难获得投资者青睐。

此外,星空华文的现金水平由2020年底的9.03亿元急降至去年底的5.47亿元,期内经营活动虽录得4.09亿元的正数现金流,但投资活动却显示5.85亿元的负数现金流,主要是租赁土地需预付4.18亿元,及以9,960万元购买位于上海松江的一块土地;公司购入土地,意味有后续投资的跟进,未来资金需求相信仍然紧张。

星空华文以综艺节目起家,自2012年制作《中国好声音》等王牌节目后,综艺节目的IP运营及授权一直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度相关收入为8.8亿元,毛利1.16亿元,比2020年的10.9亿元及2.03亿元大幅倒退,但收入贡献占比仍维持78%。

王牌节目收入急挫

《中国好声音》一直是星空华文的旗舰节目,2015年度曾吸金高达11.4亿元,星空华文于2016年曾与版权持有人出现争议,最终该节目改变了其英文名称及形式继续制作。其收益随后逐年减少,过去三年《中国好声音》仍是公司吸金最多的节目,但收入贡献已由2019年度的4.9亿元跌至去年度的2.5亿元,毛利更由2019年度的2.3亿元,急降去年仅余560万元。

此外,该公司旗下从事艺人经纪业务的梦响强音表现亦未如理想。梦响强音由华人文化及时任灿星文化总裁的田明于2012年底共同创立,原意是借《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开展艺人经纪业务。2016年3月,灿星文化以20.8亿元高价收购梦响强音的全部股权,并衍生19.7亿元的商誉。

目前梦响强音旗下签约艺人有150多名,艺人经纪业务被列入星空华文“其他IP相关业务”,去年度公司这方面收入仅为4,250万元,两年间大减62%。基于艺人经纪业务表现远逊预期,星空华文在过去两年,分别就该项收购确认3.87亿元及3.81亿元的减值亏损。

星空华文未有招股详情,且未获盈利,能与之直接比较的中国综艺制作公司鲜有上市例子,乐华娱乐及“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也是近月才入纸申请在港上市,要估计星空华文上市市值,唯有参考同样以IP授权及营运为主的阅文集团(772.HK)及腾讯音乐(TME.US)的市销率(P/S ratio),前者去年度市销率为3.3倍,后者为1.5倍,若取其平均约2.4倍,以星空华文去年收入11.27亿元计,估计其市值仅约31.4亿港元,比2018年的估值大幅缩水逾八成,或足以说明公司的面临的困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otti runs coffee shops

掀起中国咖啡战三年 库迪疲态毕现

这家国内第二大咖啡连锁企业去年高调宣称,将在今年底前开设5万家门店,如今声势已大幅减弱 重点: 截至今年8月,库迪咖啡仅拥有1.5万家门店,距其今年底5万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早些时候,公司纽约首店开业之际,竞争对手瑞幸咖啡也同步入局    谭英 当中国流行文化试图为现代企业的“你死我活”竞争策略寻找历史注脚时,两千年前的三国时代常被援引为参照。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最终在西晋实现大一统,但前提是经历多轮惨烈的混战。 随着中国咖啡战火蔓延海外,国内两大领军者瑞幸咖啡(LKNCY.US)与库迪咖啡正将战局推向全球。即便如此,主战场仍在中国本土,这里不仅要迎战星巴克(SBUX.US)等国际巨头,更需直面数十家海内外对手。 尽管今年初进军纽约的营销声势浩大,但在这场对阵瑞幸与星巴克的现代“三国之战”中,库迪咖啡显露后劲不足之势。 库迪与瑞幸在纽约的首店几乎同期开业,前者5月登陆布鲁克林及唐人街,本月再布点中城区;后者6月在中城开出两家美国首店。双方均迅速摒弃国内9.9元(约合1.4美元)的低价策略,转为采用3.5至7美元的星巴克式定价。 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国巴西加征50%关税,导致美国咖啡价格飙升,两家企业似乎不以为意。但深层次看,两大咖啡新锐的真正战场在中国及更靠近本土的亚洲,星巴克等西方连锁品牌在此并无主场优势。 据研究公司Grand View Horizon数据,2024年东南亚、东亚及南亚咖啡市场规模高达642亿美元(含中国市场30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0年年均增长率达6.2%。这使得亚太市场几乎与美国676亿美元体量持平,后者同期年均增速预计仅为5.2%。 诚然,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剧情正被复刻,亚洲其他地区正快速成为这场现代咖啡“三国之战”的新主战场。 两大品牌均以亚洲市场开启出海征程。瑞幸2023年在新加坡开出首家海外门店,目前在当地门店超60家;成立一年后,库迪2023年11月即在中国香港布局,次月迅速进军泰国及马来西亚,门店遍及韩国、印尼、日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 5万门店势难达标 作为市场后来者,库迪在国内尤其处于相对劣势。但在全球舞台,双方竞争态势更趋均衡,库迪的海外拓展速度已先行于对手。 凭借强劲增长,瑞幸已成资本宠儿,这主要受益于其疾速扩张。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同比飙升47.1%至124亿元(合1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劲增43.6%至12.5亿元。其门店总数超2.6万家,绝大多数位于中国。 横向对比,星巴克全球门店3.2万家,6月底中国门店数达7,828家。但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巨头正进行美国业务重组,且与中国当前精打细算的消费群体脱节,使其在最新版咖啡“三国之战”中基本处于观望状态。 与此同时,库迪先前的扩张计划也遭遇困境。2024年,公司宣布计划在今年底,大约在其开业的同一时点,运营5万家门店。成立仅两年,库迪2024年10月便开出第10,000家门店,展现迅猛势头。 不过,官网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库迪全球28国门店仅达1.5万家。更有媒体披露,其中3,000家门店至年中仍未开业。即便这些门店全部运营,总量仍不及其承诺的2025年底目标的三分之一。除纽约开店等零星宣传,公司近期的推广活动已较首年明显减弱。 陆正耀、钱治亚两位瑞幸前联合创始人,因涉嫌主导数千万美元销售造假丑闻离职后,2022年10月创办库迪。据悉,这段“黑历史”令该公司当前激进的扩张计划融资受阻。 重资产布局或是库迪早期信心来源。去年11月,首席战略官李颖波在行业会议上透露,公司在安徽建成中国最大咖啡烘焙基地,年加工产能4.5万吨。瑞幸2024年也在临近上海的的昆山市,投产年烘焙量3万吨的工厂。 作为非上市公司,库迪仅零星透露财务状况。公司宣称今年4月联合外卖新军京东推出配送补贴,活动期间订单量破亿杯。据内部会议消息,陆正耀表示超過90%标准店型中,净利润逾1万元。 李颖波在近期加盟商会议上披露,5月单店月均经营现金流达2.7万至2.8万元,同比增40%。自2月起,库迪力推便利店式新加盟模式,同时售卖冰淇淋、方便面、瓶装饮料、热食及盒装简餐,以此区别于星巴克、瑞幸的传统咖啡专营形态,并宣布将在第三方超市设咖啡吧台。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价格战压力,瑞幸过去一年悄然提价以遏制毛利率下滑。但库迪释放持久战信号,其与非洲生产商签订长期供应合约。星巴克持续进行的中国业务转型更赋予这幕现代“三国之战”变局新注脚,预示咖啡战终局来临前,必将经历更多峰回路转的剧情演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价格战叠加广告大减 汽车之家季度收入四连跌

这家汽车交易服务商二季度毛利率骤降逾10个百分点,营收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重点: 在惨烈的价格战下,中国汽车制造商及经销商大幅削减广告预算,汽车之家二季度营收下滑约6% 公司6月上线核心交易平台海外版,旨在借力中国全球汽车出口榜首的发展势头   阳歌 面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失速的业绩,中国最大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正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突破。在披露截至6月的季度营收连续四季萎缩的同时,公司宣布已于6月上线网站海外版。 汽车之家核心客户群——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在持续逾年的惨烈价格战中大幅削减营销预算,致其广告服务收入遭受重创,当季同比大跌36%。公司高管指出,政府今年已出台措施缓和价格战,乐观预测下半年形势可能好转。 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成为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当季唯一实现增长的亮点。结合线索服务收入11%的跌幅,前者本季反超后者,跃升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实事求是地说,汽车之家当下仍是中国低迷车市中少数具备潜力的公司。主要源于其坚守轻资产商业模式,意味公司完全不承担库存风险,有效规避中国车市剧烈波动的影响。 公司收益主要源于交易及广告衍生的服务费用。从交易维度看,汽车之家应具有相对优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约1,560万辆,同比增幅超10%。 尽管中汽协未公布汽车均价数据,但价格战导致上半年车价下行已是不争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五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12%。价格下行或通过拉低单辆车交易佣金冲击汽车之家的收益,正如公司所指,利润大跌也导致众多车企大幅削减广告开支。 投资者对财报反应相对积极,周四汽车之家的美股收涨0.26%。公司股价年内3.5%的涨幅看似平淡,却显著优于通用、大众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600104.SH)17%的跌幅,以及丰田、本田的合资伙伴广汽集团 (2238.HK; 601238.SH) 在港股的7.3%跌幅。 虽处境不稳,汽车之家15倍的远期市盈率仍显坚挺,与美股同行CarGurus(CARG.US)16倍水平相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分析师群体对汽车之家持相对谨慎态度。在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13位分析师中,有9位给予该公司“持有”评级。 出海新举措 下文将聚焦汽车之家业务底层逻辑,首先看似乎未获投资者热捧的出海新举措。公司CEO杨嵩透露,平台新版海外网站已覆盖52个中国出海汽车品牌的1,900余款车型数据,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汽车之家正试图搭乘中国车企海外销售提速的东风,这股推动中国超越日本登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浪潮,部分源于二十年产能扩张积累的严重过剩。 “当前业务覆盖六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泰国、沙特阿拉伯、英国、澳大利亚和巴西,” 杨嵩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认为此类海外布局将成为我们业务新的增长曲线。” 在本土市场,汽车之家持续承压,二季度营收同比下跌5.9%至17.6亿元(约合2.4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7亿元。其中,媒体服务收入骤降逾三分之一至2.79亿元,仅占总营收的16%;线索服务收入下滑11%至7.33亿元;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增长21%至7.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毛利率同比大跌逾10个百分点至71.4%,去年同期为81.5%。公司管理层将之归因于“在下沉市场推广创新业务引发交易成本攀升”,但未详述细节。未来几个季度该指标能否企稳,势必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 14%的运营开支降幅,部分对冲了毛利率下滑。雇员规模缩减或是重要因素,汽车之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员工总数4,360人,较上年同期的5,078人减少14%。但最终净利润仍同比萎缩22%至3.99亿元,上年同期则为5.10亿元。 展望后市,汽车之家预期下半年价格战趋缓,有助提振广告及线索服务业务。然而,当前价格战本质是中国经济疲软抑制消费信心。尽管低价能刺激部分消费,唯有经济企稳与消费主导型增长动能回归,方能推动国内车市重归健康发展轨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第四范式配股集资13亿港元 用于稳定币 RWA等研发投资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四公布,将配售2,590万股H股予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数目8.07%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数目4.98%,每股配售价50.5元,较昨日H股收市价55.45元折让8.93%,集资13.08亿港元(1.07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50%用于在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及稳定币等新兴领域,开展具备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资;40%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上述新兴领域的潜在并购;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认购人为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由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总部位于香港及阿布扎比。 第四范式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56.55港元,升1.9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多点数智上市不足八月 迫不及待配股集资3.9亿

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三公布,以每股11.1港元配售3,540万股,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93%。配售价较多点数智周三收市价每股12.34港元折让10%,集资约3.93亿港元。 多点数智表示,配售是希望可进一步扩大股东基础、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将集资所得,用于稳定币及区块链的研发投资、完善技术,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去年公司才上市集资6.3亿港元,当时的上市价为30.21港元,首日已大幅下挫54%。本月初公布,将申请香港的稳定币牌照,并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账户,双方在数字资产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周四,多点数智开盘升10%报13.58港元,随后股价回软倒跌2%。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劲挫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