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抗癌药企的股价在过去六个月里几乎翻了一番,因为它公布了有史以来的首次盈利,并任命了两名颇有人脉的董事

重点

  • 天境生物在达成了重大的许可交易,并在募资和药物审批领域有所斩获,从而股价在过去6个月里几乎翻了一番。
  • 任命两位很有关系的新董事可以加快公司在中国取得首批药物批文

蓝少虎

抗癌药开发企业天境生物(I-Mab,IMAB.US)今年的表现一直很不错。

在去年首次录得盈利后,公司的股价在过去六个月里几乎翻了一番,并在5月纳入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MSCI China All Shares Indexes)。更让人兴奋的是,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结束时在《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2021年“亚洲最佳企业管理团队”(All-Asia Executive Team 2021)评选中上榜。

但是最近的荣誉和里程碑是在一个不太稳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分析师预测该公司可能会重新陷入亏损,因为其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盈利主要是源于一项重要的许可费。一些分析师还认为,该公司的股票在最近的上涨之后可能会迎来盘整。

说到底,天境生物尚未取得任何一款药物的商业销售许可,尽管也不太远了。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拥有超过15种治疗各种免疫肿瘤和免疫炎症疾病、处于临床和临床前开发阶段的药物,在周二发布的《机构投资者》名单中,它跻身“最受尊崇公司”及“最佳首席财务官”之列。

《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是备受尊敬的欧洲货币机构投资者(Euromoney Institutional Investor)发行的月刊,通过调查4084名投资专业人士(包括买方和卖方分析师)编制年度榜单。

虽然天境生物进入了这个不包括日本公司在内的榜单,但香港上市的国内同行——如信达生物(Innovent Biologics Inc.)和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在榜单上的得分要比它高得多。药明生物在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获得了最高票数。

天境生物过去18个月中取得的成就包括任命了两名曾在中国最高药品监管机构工作过的董事,并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29.4亿美元的许可协议——允许全球巨头艾伯维(AbbVie Inc.)的一个部门在中国境外对一款药物进行商业化。

最近的投资者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天境生物的首席财务官朱杰伦的能力,他是一位金融领域的老兵,也上了《机构投资者》的榜单,自2018年8月加入公司并在2019年7月成为董事以来,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近期的快速发展。

在他短暂的任期内,朱杰伦带领天境生物在去年1月以1.037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在9月签订了艾伯维的许可交易——这成为中国最大的此类跨境交易。同月,天境生物通过向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领头的集团进行私募,又筹集了4.18亿美元。

在加入公司之前,朱杰伦的经历包括在富瑞金融集团香港有限公司(Jefferies Hong Kong Ltd.)担任董事总经理和亚洲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以及在德意志银行工作。

任命大牌董事

除了朱杰伦的任命,上月初宣布的何如意博士和邵蓉教授加入天境生物董事会的消息,或许对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两人都直接与中国审查和批准新药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合作过。

何如意博士之前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工作了近20年,于2016年加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担任首席科学家。根据宣布相关任命的申明,何博士还掌管了中国药物评估体系的诸多改革,并引入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包括有条件批准以及接受来自国外的临床数据。 

在天境生物将首批药物送进市场的过程中,何博士的资历将帮助公司顺利通过中国的审批流程。何博士还是香港上市的荣昌生物制药(RemeGen Co. Ltd.)的首席医学官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SDIC Fund Management Co.)的风投合伙人。

邵蓉教授曾担任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创新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药监局《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法专家组成员。该法加快了中国新药的研发和审批流程,为天境生物这样的公司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董事会新成员的加入,正值天境生物寻求从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转型为一家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它的目标是进入中国的医药市场,根据咨询公司博圣轩(Daxue Consulting)的预测,该市场到2023年将增长到1618亿美元。

公司的最新进展出现在上周,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其最先进的候选药物菲泽妥单抗(felzartamab)开展1b期临床试验,该药品由德国企业MorphoSys授权。该药物基于HuCAL抗体技术,用于帮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一种骨髓内的浆细胞肿瘤。

天境生物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之前在中国提交菲泽妥单抗新药申请,与美国制药巨头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已经上市的一款类似产品展开竞争。法国赛诺菲(Sanofi)生产的另一种与之竞争的药物,在中国也处于大致相同的审批阶段。

该公司在今年3月曾表示,投资者对天境生物美国股票的看涨情绪,促使该公司探索在上海的科创板和港交所进行二次上市的可能性。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当中,这种两地上市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在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仍然紧张的情况下。 

彭博社(Bloomberg)6月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天境生物考虑二次上市的同时,也正与几家欧美药企就联合开发其癌症治疗药物uliledlimab(TJD5)进行谈判,合同价值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

尽管有这些积极的信号,分析师们仍然担心,天境生物刚刚起步的盈利能力可能是短暂的,因为它去年的盈利是通过艾伯维的授权协议实现的。

雅虎财经(Yahoo Finance)对13位分析师进行的一项调查预测,该公司2021年的收入将下降近60%,至9780万美元。其中11人给予“买入”评级,两人给予“强力买入”评级,目标价在75美元至100美元之间,而它的最新收盘价为84.43美元。这意味着,至少有些人相信,天境生物的股票会出现盘整。

在过去六个月里,该股上涨了近80%,相比之下,去年12月将其纳入的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Nasdaq Biotechnology Index)上涨了12%。该指数有278个成分股,包括安进(Amgen)和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商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行业重量级企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价格战叠加广告大减 汽车之家季度收入四连跌

这家汽车交易服务商二季度毛利率骤降逾10个百分点,营收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重点: 在惨烈的价格战下,中国汽车制造商及经销商大幅削减广告预算,汽车之家二季度营收下滑约6% 公司6月上线核心交易平台海外版,旨在借力中国全球汽车出口榜首的发展势头   阳歌 面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失速的业绩,中国最大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正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突破。在披露截至6月的季度营收连续四季萎缩的同时,公司宣布已于6月上线网站海外版。 汽车之家核心客户群——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在持续逾年的惨烈价格战中大幅削减营销预算,致其广告服务收入遭受重创,当季同比大跌36%。公司高管指出,政府今年已出台措施缓和价格战,乐观预测下半年形势可能好转。 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成为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当季唯一实现增长的亮点。结合线索服务收入11%的跌幅,前者本季反超后者,跃升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实事求是地说,汽车之家当下仍是中国低迷车市中少数具备潜力的公司。主要源于其坚守轻资产商业模式,意味公司完全不承担库存风险,有效规避中国车市剧烈波动的影响。 公司收益主要源于交易及广告衍生的服务费用。从交易维度看,汽车之家应具有相对优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约1,560万辆,同比增幅超10%。 尽管中汽协未公布汽车均价数据,但价格战导致上半年车价下行已是不争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五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12%。价格下行或通过拉低单辆车交易佣金冲击汽车之家的收益,正如公司所指,利润大跌也导致众多车企大幅削减广告开支。 投资者对财报反应相对积极,周四汽车之家的美股收涨0.26%。公司股价年内3.5%的涨幅看似平淡,却显著优于通用、大众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600104.SH)17%的跌幅,以及丰田、本田的合资伙伴广汽集团 (2238.HK; 601238.SH) 在港股的7.3%跌幅。 虽处境不稳,汽车之家15倍的远期市盈率仍显坚挺,与美股同行CarGurus(CARG.US)16倍水平相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分析师群体对汽车之家持相对谨慎态度。在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13位分析师中,有9位给予该公司“持有”评级。 出海新举措 下文将聚焦汽车之家业务底层逻辑,首先看似乎未获投资者热捧的出海新举措。公司CEO杨嵩透露,平台新版海外网站已覆盖52个中国出海汽车品牌的1,900余款车型数据,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汽车之家正试图搭乘中国车企海外销售提速的东风,这股推动中国超越日本登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浪潮,部分源于二十年产能扩张积累的严重过剩。 “当前业务覆盖六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泰国、沙特阿拉伯、英国、澳大利亚和巴西,” 杨嵩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认为此类海外布局将成为我们业务新的增长曲线。” 在本土市场,汽车之家持续承压,二季度营收同比下跌5.9%至17.6亿元(约合2.4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7亿元。其中,媒体服务收入骤降逾三分之一至2.79亿元,仅占总营收的16%;线索服务收入下滑11%至7.33亿元;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增长21%至7.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毛利率同比大跌逾10个百分点至71.4%,去年同期为81.5%。公司管理层将之归因于“在下沉市场推广创新业务引发交易成本攀升”,但未详述细节。未来几个季度该指标能否企稳,势必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 14%的运营开支降幅,部分对冲了毛利率下滑。雇员规模缩减或是重要因素,汽车之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员工总数4,360人,较上年同期的5,078人减少14%。但最终净利润仍同比萎缩22%至3.99亿元,上年同期则为5.10亿元。 展望后市,汽车之家预期下半年价格战趋缓,有助提振广告及线索服务业务。然而,当前价格战本质是中国经济疲软抑制消费信心。尽管低价能刺激部分消费,唯有经济企稳与消费主导型增长动能回归,方能推动国内车市重归健康发展轨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look set for IPO

Klook上市弃港选美 拟筹5亿美元势成集资王

据媒体报道,这家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香港在线旅行社,正计划短期提交纽约上市申请,拟筹资最多5亿美元 重点: Klook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望成为自霸王茶姬融资4.75亿美元以来,今年中资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IPO 此次上市可能使这家立足中国香港、专注年轻客群的在线旅行社估值突破30亿美元 阳歌 谁说中资企业不再谋求赴美上市? 彭博社周四报道,香港在线旅行社Klook Travel(客路旅行)正筹备申请赴美上市,募资规模或达5亿美元。若顺利成行,该交易将打破高端茶饮连锁霸王茶姬4月募资约4.75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在华尔街最大规模IPO。 公司名称源于“keep looking”的客路,虽未就融资计划置评,但其健谈的联合创始人曾透露,考虑在香港或纽约上市,且随时可推进。包括彭博最新报道在内的多方信源显示,公司拟募资3亿至5亿美元。 据彭博报道,公司正与财务顾问推进合作,可能很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在中资企业日益弃美赴港的背景下,Klook此番赴美IPO堪称逆势之举。 Klook完全具备操盘大规模募资的资质,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中两位拥有投行履历,其投资方涵盖多家全球顶级机构。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身为千禧一代,深谙Z世代等核心客群的消费心理。 这使得Klook有望成为年轻旅行者的时尚新选择,其服务体验超越Booking(BKNG.US)、Expedia(EXPE.US)等传统巨擘及携程(TCOM.US; 9961.HK)、同程旅行(0780.HK)等国内头部平台的固有模式。 Klook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仅确认2023年营收突破30亿美元,且在疫情三年困局后,借“报复性旅游”浪潮实现盈利。公司业务覆盖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欧洲、东南亚主要国家、以及印度等全球22个不同市场。 尽管尚未公布区域营收细分数据,但过往报道显示其主营亚洲旅游业务。 虽拟首次公开募股,Klook实为2014年创立的行业老兵。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志豪曾在摩根士丹利效力,后与熊小康及曾在花旗银行任职的林照围共同创立Klook。 高盛、软银、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公司迄今完成八轮融资,募资逾10亿美元,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获得维恩资本(Vitruvian Partners)1亿美元注资。据此前报道,公司2018年疫情前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 30亿美元估值成色几何? 最新融资后虽未披露估值,但参照其IPO募资目标,及主要国际对手市销率普遍高于1的现实,30亿美元估值具合理性。对标业务形态相近、市销率1.8的Expedia,Klook以2023年30亿美元营收计,估值可达50亿美元以上。 我们认为,Klook深耕年轻旅行群体的差异化定位,构成独特投资价值,该群体更注重旅途体验而非具体目的地。 尽管年轻客群收入较低,但願意为情感满足型体验付费,这特质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作为Klook核心市场之一,本土消费者在角色扮演、限量潮玩等“谷子经济”领域投入不菲。 Klook深度布局社媒获客,针对欧美用户主攻TikTok、Instagram,中国市场发力抖音和小红书。核心策略是启用关键意见领袖(KOL),公司此前称合作逾20,000名达人,后者通过佣金及赞助旅行获益,其与TikTok的合作更支持用户直接在平台完成预订。 2023年,Klook各平台的全球月均访问量约7,000万人次中,约70%为千禧一代及Z世代。 规模方面,Klook在提及的全球在线旅行社中已居前列。按2023年营收计,约为深耕国内客群且高度依赖腾讯的同程旅行的一倍,相当于龙头携程的半壁江山。但与热衷谈论国际化却鲜少披露海外业绩的携程不同,Klook展现更强的全球多元化特征。 相较全球布局的主要竞品Expedia及Booking(两者2023年营收分别为Klook的逾3倍和6倍),公司规模仍存差距。 本质而言,Klook实为在线旅游领域充满新意的潜力股。总部位于香港赋予其开拓中国市场的独特通道,同时规避了境外消费者对中资背景的顾虑。其年轻化定位与社媒打法构成差异化优势,伴随核心客群年龄增长及消费力提升,未来增长可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第四范式配股集资13亿港元 用于稳定币 RWA等研发投资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四公布,将配售2,590万股H股予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数目8.07%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数目4.98%,每股配售价50.5元,较昨日H股收市价55.45元折让8.93%,集资13.08亿港元(1.07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50%用于在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及稳定币等新兴领域,开展具备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资;40%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上述新兴领域的潜在并购;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认购人为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由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总部位于香港及阿布扎比。 第四范式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56.55港元,升1.9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多点数智上市不足八月 迫不及待配股集资3.9亿

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三公布,以每股11.1港元配售3,540万股,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93%。配售价较多点数智周三收市价每股12.34港元折让10%,集资约3.93亿港元。 多点数智表示,配售是希望可进一步扩大股东基础、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将集资所得,用于稳定币及区块链的研发投资、完善技术,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去年公司才上市集资6.3亿港元,当时的上市价为30.21港元,首日已大幅下挫54%。本月初公布,将申请香港的稳定币牌照,并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账户,双方在数字资产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周四,多点数智开盘升10%报13.58港元,随后股价回软倒跌2%。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劲挫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