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融资也凸显了该公司的现金不断收缩,因为尽管在空中飞行器的商业化上取得进展,但其仍处于亏损状态

重点:

  • 亿航签署了一项协议,通过向青岛政府下属的一个实体发行新股筹集1,000万美元(7,000万元),并且可能还会从该实体再筹集1,000万美元
  • 该公司的空中飞行器正在迅速走向商业化,几近获得中国的安全证书

梁武仁

亿航智能(EH.US)正在努力让其充满未来派风格的飞行汽车成为现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它正在迅速进入一些资金困境,后者可能促使部分投资者不愿在该公司下太大的赌注。

上周五,空中自动驾驶货运、客运飞行器制造商亿航智能称其达成了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而这看起来颇为可疑,也像是为了筹集资金而采取的举措。在新的伙伴关系中,青岛市下属的政府青岛西岸新区通过购买亿航的股票,向该公司提供1,000万美元新资金。亿航智能股票的出售价,为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在截至上周二的30个交易日里的平均收盘价。

虽然交易要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会达成,但亿航智能已经收到了对应金额的人民币,并计划将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如果它还需要更多资金,青岛西岸新区或其隶属机构可能还会再投资1,000万美元。

根据亿航智能约4亿美元的最新市值估算,这笔投资可能使得青岛方面持有它至多5%的股份。

虽然新的结盟听起来不错,但注资也凸显出成立于2014年的亿航智能在试图将其技术商业化时面临的财务困难。

该公司7月至9月这个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逾三分之一,只有820万元,尽管这两笔收入都来自试验项目,只是亿航智能长期生存所需收入的一小部分。期内净亏损扩大约6%,至7,700万元。

由于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截至9月底,其现金持有量缩水至不足2,0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4%。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计算就能看出,以这样的现金消耗速度,如果没有外部资金的不断注入,用不了多久,该公司就会耗尽运营资金。

当然,与地方政府合作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除了现金之外,它还可以带来未来的业务。但投资者似乎更多地关注负面因素,而不是这种积极因素,因为在最新消息公布后,亿航智能的股价下跌了8.6%。

公平地说,对于开发全新产品的企业来说,资金问题很常见,尤其是像无人驾驶飞行器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这类产品在早期阶段很少能产生有意义的收入,而它们的研发成本往往高达成百上千万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

鉴于飞行汽车仍然是科幻电影中的东西,亿航智能达成的任何销售都令人印象深刻。该公司一直忙于在中国境内外展示产品,这产生了大量的预订单。并非所有亿航智能的同行都取得了类似的成就。例如,德国的Lilium(LILM.US)成立于2015年,去年的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大生意

迄今为止,亿航智能达成的主要交易包括4月印度尼西亚Prestige Aviation的100架216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的预订单,此前它还与马来西亚的Aerotree Flight Services和日本的AirX Inc.达成协议,分别向它们出售50架相同型号的飞行器。

该公司还处于满足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安全要求的最后阶段。这意味着亿航智能只需通过最后的安全审查,即可获得全球首个载人无人机系统适航证。公司首席执行官胡华智本月早些时候在讨论公司三季度收益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鉴于亿航智能长期以来的成功试飞记录,包括极端天气条件下,公司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

10月,亿航智能与国泰航空(0293.HK)的母公司太古集团旗下的飞机工程与维修子公司港机集团签署了初步协议,合作为216系列自动驾驶飞行器开发系统和维护服务。

尽管如此,亿航智能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疫情对公司造成了严重打击,尤其是因为旅游业是它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之一。由于北京坚持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亿航智能的一些买家未能完成订单付款,迫使该公司为这些账单计提准备金。

亿航智能还将三季度新订单下降归咎于中国近期疫情的卷土重来。北京严格的防控政策导致的旅行限制,也减缓了监管机构的审批过程,因为民航局官员无法进行定期的现场检查。

中国政府本月初开始放宽防疫措施。但由此产生的病例激增,加剧了对感染的担忧,并进一步减少了当面接触,这可能会妨碍亿航智能在短期内的收款和赢得新交易的努力。

不管中国经济的反弹情况如何,无人驾驶飞行器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这个行业实在是太新了。监管方面是一个主要的障碍。亿航智能不仅要在国内遵守复杂的新规定,还要遵守可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际市场规则。

如果该公司克服了这些监管障碍,其无人驾驶产品仍可能难以获得谨慎消费者的认可。即使业务蓬勃发展,由于缺乏量产经验,亿航智能有可能在产品的交付方面落后。

亿航智能目前的市净率为14倍,而Lilium为1.9倍,小鹏汽车(XPEV)为1.5倍,后者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正在研发飞行汽车。图森未来(TSP.US)正在开发类似的卡车自动驾驶技术,其市盈率更低,只有0.2倍,自10月底以来,由于董事会持续动荡,该公司的股价跌幅超过四分之三。

亿航智能的高估值表明,人们对该公司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不过,其股价较2019年的IPO价格下跌了近 50%。鉴于它的现金状况不稳定,投资者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持观望态度,直到该公司表明其业务能够真正起飞。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PomDoc does online healthcare

持续亏损现金流紧绌 石榴云医能否持续经营?

这家线上医疗服务提供商,即使负债规模远超资产,仍拟通过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至多3,000万美元资金, 重点: 石榴云医计划在纽约募资至多3,000万美元,公司以专注慢性病患者的线上医疗业务吸引投资者 这家公司去年营收与利润率双双提升,但现金流紧张且持续亏损隐忧犹存 阳歌 互联网医疗看似在中国是稳赢赌注,可服务数亿计难以触及集中于大城市优质医疗机构的人群。然而,现实截然不同,因为最需要此类服务的人群,往往互联网素养最为薄弱。 平安健康(1833.HK)及京东健康(1688.HK)等行业翘楚虽已实现盈利,却仍未赢得投资者热捧。上周递交的最新版招股书显示,依然亏损的PomDoctor Ltd.(石榴云医)拟登陆纳斯达克,有望成为中国最新上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商。 该公司提供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定期诊疗的慢性病服务来打动投资者。这一定位颇具战略眼光,原因是该类疾病往往需要高频复诊,可便捷转为线上模式,以优化医患体验。 不过,石榴云医仍承受较大亏损,且缺乏如平安健康背靠金融巨头平安集团,以及电商巨头京东旗下的京东健康,这样的强力财务支持者。正因如此,审计机构在公司存续能力问题上提出担忧,招股书标准风险因素章节将此列为重大隐患。 尽管石榴云医欲效法平安健康与京东健康,但名不见经传的医道国际(ETAOF.US)却提供了反面教材,后者2023年通过SPAC模式上市后股价暴跌,且自2022年报后至今未披露任何财报。 与2020年才创立且企图并购扩张的医道国际不同,石榴云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其根基更为稳固。2015年,其移动端平台上线,在新兴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堪称先行者。鉴于慢性病需周期性复诊开药,该公司最终锚定这一赛道。 “我们战略性地聚焦该领域,因为慢性病病程至少持续一年,且难根治、易引发并发症、需持续医护,”公司称,“患者对高频复诊及药物购买存在高度刚性需求,这使能维系长期稳定医患关系的平台赢得竞争优势。” 石榴云医计划以每股4至6美元的价格发行5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ADS),按上限计募资额达3,000万美元,或成今年中资企业华尔街最大IPO之一。按此定价区间,该公司市值将达4.72亿至7.08亿美元,在美新上市中资企业中,也属较高水平。 估值激进 石榴云医的商业模式与融资方案看似合理,但其实际财务数据却呈现不同景象。简言之,相较规模更大的同业平安健康、京东健康,该公司依然亏损且财务根基不稳,但估值目标颇为激进。 石榴云医称其网络截至去年末汇聚了21.28万名医生,近70万名患者,位居中国互联网医院第六。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医生自带患者资源,意味平台医患关系相当稳固。用户消费也持续提升,去年每位患者年均消费额同比增长7.3%至766元人民币(107美元),2023年为714元。 但光鲜表象难掩财务脆弱性,公司近两年现金持续流出,去年净流出1,610万元;去年公司总负债5.46亿元,远超4,660万元总资产;截至去年末,现金储备仅765万元(约100万美元)。 去年,公司营收3.43亿元(2023年为3.05亿元),同比增12.5%,表现尚可;毛利率也由2023年的12.7%升至13.9%。但财务薄弱,去年亏损3,740万元,2023年则亏损3,690万元。上市募资虽可稳定财务状况,但能否成功上市仍存变数。 石榴云医坦言,此类隐患致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有重大疑虑”,这被列为招股书标准风险因素章节的首要条目。该公司补充称,已通过今年总计约1,400万元的系列贷款应对此问题,尽管部分融资利率偏高。 估值问题亦显激进,公司的目标市值对应的市销率约10-15倍,显著高于平安健康及京东健康约2.2倍估值水平,后两者毛利率更高,且均已实现盈利。 归根结底,据招股书援引的第三方数据,2027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达1.53万亿元,石榴云医的商业模式本具潜力,如果不是财务根基不稳,其发展前景可期。上市虽能大幅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提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几率,但过高估值或令投资者退避三舍,或导致上市计划功败垂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look set for IPO

Klook上市弃港选美 拟筹5亿美元势成集资王

据媒体报道,这家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香港在线旅行社,正计划短期提交纽约上市申请,拟筹资最多5亿美元 重点: Klook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望成为自霸王茶姬融资4.75亿美元以来,今年中资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IPO 此次上市可能使这家立足中国香港、专注年轻客群的在线旅行社估值突破30亿美元 阳歌 谁说中资企业不再谋求赴美上市? 彭博社周四报道,香港在线旅行社Klook Travel(客路旅行)正筹备申请赴美上市,募资规模或达5亿美元。若顺利成行,该交易将打破高端茶饮连锁霸王茶姬4月募资约4.75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在华尔街最大规模IPO。 公司名称源于“keep looking”的客路,虽未就融资计划置评,但其健谈的联合创始人曾透露,考虑在香港或纽约上市,且随时可推进。包括彭博最新报道在内的多方信源显示,公司拟募资3亿至5亿美元。 据彭博报道,公司正与财务顾问推进合作,可能很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在中资企业日益弃美赴港的背景下,Klook此番赴美IPO堪称逆势之举。 Klook完全具备操盘大规模募资的资质,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中两位拥有投行履历,其投资方涵盖多家全球顶级机构。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身为千禧一代,深谙Z世代等核心客群的消费心理。 这使得Klook有望成为年轻旅行者的时尚新选择,其服务体验超越Booking(BKNG.US)、Expedia(EXPE.US)等传统巨擘及携程(TCOM.US; 9961.HK)、同程旅行(0780.HK)等国内头部平台的固有模式。 Klook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仅确认2023年营收突破30亿美元,且在疫情三年困局后,借“报复性旅游”浪潮实现盈利。公司业务覆盖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欧洲、东南亚主要国家、以及印度等全球22个不同市场。 尽管尚未公布区域营收细分数据,但过往报道显示其主营亚洲旅游业务。 虽拟首次公开募股,Klook实为2014年创立的行业老兵。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志豪曾在摩根士丹利效力,后与熊小康及曾在花旗银行任职的林照围共同创立Klook。 高盛、软银、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公司迄今完成八轮融资,募资逾10亿美元,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获得维恩资本(Vitruvian Partners)1亿美元注资。据此前报道,公司2018年疫情前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 30亿美元估值成色几何? 最新融资后虽未披露估值,但参照其IPO募资目标,及主要国际对手市销率普遍高于1的现实,30亿美元估值具合理性。对标业务形态相近、市销率1.8的Expedia,Klook以2023年30亿美元营收计,估值可达50亿美元以上。 我们认为,Klook深耕年轻旅行群体的差异化定位,构成独特投资价值,该群体更注重旅途体验而非具体目的地。 尽管年轻客群收入较低,但願意为情感满足型体验付费,这特质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作为Klook核心市场之一,本土消费者在角色扮演、限量潮玩等“谷子经济”领域投入不菲。 Klook深度布局社媒获客,针对欧美用户主攻TikTok、Instagram,中国市场发力抖音和小红书。核心策略是启用关键意见领袖(KOL),公司此前称合作逾20,000名达人,后者通过佣金及赞助旅行获益,其与TikTok的合作更支持用户直接在平台完成预订。 2023年,Klook各平台的全球月均访问量约7,000万人次中,约70%为千禧一代及Z世代。 规模方面,Klook在提及的全球在线旅行社中已居前列。按2023年营收计,约为深耕国内客群且高度依赖腾讯的同程旅行的一倍,相当于龙头携程的半壁江山。但与热衷谈论国际化却鲜少披露海外业绩的携程不同,Klook展现更强的全球多元化特征。 相较全球布局的主要竞品Expedia及Booking(两者2023年营收分别为Klook的逾3倍和6倍),公司规模仍存差距。 本质而言,Klook实为在线旅游领域充满新意的潜力股。总部位于香港赋予其开拓中国市场的独特通道,同时规避了境外消费者对中资背景的顾虑。其年轻化定位与社媒打法构成差异化优势,伴随核心客群年龄增长及消费力提升,未来增长可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第四范式配股集资13亿港元 用于稳定币 RWA等研发投资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四公布,将配售2,590万股H股予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数目8.07%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数目4.98%,每股配售价50.5元,较昨日H股收市价55.45元折让8.93%,集资13.08亿港元(1.07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50%用于在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及稳定币等新兴领域,开展具备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资;40%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上述新兴领域的潜在并购;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认购人为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由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总部位于香港及阿布扎比。 第四范式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56.55港元,升1.9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多点数智上市不足八月 迫不及待配股集资3.9亿

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三公布,以每股11.1港元配售3,540万股,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93%。配售价较多点数智周三收市价每股12.34港元折让10%,集资约3.93亿港元。 多点数智表示,配售是希望可进一步扩大股东基础、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将集资所得,用于稳定币及区块链的研发投资、完善技术,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去年公司才上市集资6.3亿港元,当时的上市价为30.21港元,首日已大幅下挫54%。本月初公布,将申请香港的稳定币牌照,并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账户,双方在数字资产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周四,多点数智开盘升10%报13.58港元,随后股价回软倒跌2%。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劲挫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