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亚生物上半年收入增速跑输同业,并录得约1亿元净亏损

重点:

  • 在医药外包同行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维亚生物上半年营收增速仅为5%,而且更转盈为亏
  • 公司持有的孵化投资企业股权及金融资产变动,是近年业绩波动的原因

莫莉

当前港股遇冷,恒指持续下挫,曾经被热捧的生物医药股,估值也大幅下降。随着医药企业2022中期业绩逐步披露,医药外包(CXO)板块上半年业绩整体表现亮眼,多家企业纷纷发出盈喜,例如昭衍新药(6127.HK; 603127.SH)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最多161.8%、凯莱英(6821.HK; 002821. SZ)更公布,估计净利润将同比飙升306%。

但是,在行业一片大好时,有一家CXO却斯人独憔悴。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1873.HK)8月中发表盈利警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将转盈为亏,录得不超过1亿元净亏损,而去年同期公司则录得9,580万元净利润。

2021年,维亚生物通过收购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公司朗华药业,将公司原有的合同定制研发(CRO)业务,与新收购的CDMO业务进行了深度整合,新业务的并表也让维亚生物2021年度的营收大幅增长201.9%至21亿元。然而,业绩的高速增长只是昙花一现,维亚生物在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仅有5%,即约10.77亿元,其中CRO业务收入增加逾25%,CDMO业务收入仅基本保持持平。

对于上半年净利润消失殆尽,公司给出了三个解释理由:中国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公司向客户交付产品和服务受到限制;市场波动导致公司在孵化投资企业的股权的公平值发生不利变动;以及外汇汇率的波动,导致公司录得汇兑损失。

维亚生物总部位于上海,在四川成都、浙江嘉兴均有研发生产基地。今年3月下旬至6月初,上海曾因疫情爆发而“封城”,多数企业无法正常开工,维亚生物可能因此而影响产品正常交付。不过,总部同样位于上海的CXO行业龙头公司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业务却未有受到明显影响,上半年的收入与净利润,仍同比增加68.5%及73.3%。

重金投资初创企业

作为一家医药外包服务公司,维亚生物为许多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提供药物发现和药物交付等服务,行业普遍操作是提供外包服务后收取现金(Cash-for-Service),获得稳定现金流,但维亚生物则部分采用了服务换股权(Equity-for-Service)的模式,进而分享潜在的权益增值。

维亚生物2021年财报显示,期内共投资了10间公司,在药物发现服务中约有14%的收入、即8,579万元是以客户股权的方式来结算。而截至2021年底,维亚生物已累计投资87家初创公司。年报显示,2021年投资公司的公平值变动为维亚生物带来了3,650万元的收入,大额投入换得的股权,也让维亚生物的资产总值显得更加“好看”,年报中“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资产”高达12.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对未上市初创企业的股权投资。

但2022年以来,生物医药股二级市场的冷淡情绪,导致一级市场投资热度显著降低,融资难度增加,维亚生物投资的企业估值或许已明显下调,正如该公司公告所言“孵化投资企业的股权的公平值发生不利变动”,进而造成利润下滑。

维亚生物的业绩问题还不限于此。纵观过去三年的财报,公司业绩十分不稳定。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获得2.65亿元净利润、3.87亿元净亏损和2.87亿元净利润,这主要与财报中“按公平值列入损益之金融负债之公平值亏损”项目有关。公司在2020年分别发行了两笔可转换债券,合计为4.6亿美元(31亿元),该转换债券在2020年的公平值变动亏损了5.47亿元,而该转换债券的公平值变动,去年则带来了1.37亿元收入,这也造成维亚生物的业绩如同坐过山车,起伏较大。

现金一年大跌65%

除了两笔总计约31亿元的可转债,维亚生物另有还有银行借款10.5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为51.4%。截至2021年底,维亚生物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锐减至8亿元,同比下滑65.3%。当生物医药行业遇冷,公司持有的初创公司股权贬值时,现金流不足将成为维亚生物未来发展的一大掣肘。

在2019年上市之初,维亚生物一度备受投资者追捧,招股时录得逾百倍超额认购,以招股价上限水平4.41港元定价,上市后反复震荡。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令整个医药板块广受投资者关注,维亚生物亦“借东风”协助股价一路上扬,曾涨至每股11港元水平。

但是,2021年中以来,伴随着市场对医药股的热情减退,维亚生物股价大幅缩水,尽管CXO行业在今年4月曾迎来小幅反弹,但投资者似乎对维亚生物欠缺信心,其股价近月只能徘徊在2港元水平,比招股价大削近半。

维亚生物已录得亏损,不便以市盈率计算其估值,如果以公司去年营收计算,当前市销率仅为1.53倍,远远低于同业昭衍新药和凯莱英的市销率15倍和9倍。考虑到维亚生物较高的负债风险,以及尚未兑付的高额可转换债券,公司需交出更佳业绩,以重振投资者信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价格战叠加广告大减 汽车之家季度收入四连跌

这家汽车交易服务商二季度毛利率骤降逾10个百分点,营收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重点: 在惨烈的价格战下,中国汽车制造商及经销商大幅削减广告预算,汽车之家二季度营收下滑约6% 公司6月上线核心交易平台海外版,旨在借力中国全球汽车出口榜首的发展势头   阳歌 面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失速的业绩,中国最大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正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突破。在披露截至6月的季度营收连续四季萎缩的同时,公司宣布已于6月上线网站海外版。 汽车之家核心客户群——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在持续逾年的惨烈价格战中大幅削减营销预算,致其广告服务收入遭受重创,当季同比大跌36%。公司高管指出,政府今年已出台措施缓和价格战,乐观预测下半年形势可能好转。 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成为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当季唯一实现增长的亮点。结合线索服务收入11%的跌幅,前者本季反超后者,跃升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实事求是地说,汽车之家当下仍是中国低迷车市中少数具备潜力的公司。主要源于其坚守轻资产商业模式,意味公司完全不承担库存风险,有效规避中国车市剧烈波动的影响。 公司收益主要源于交易及广告衍生的服务费用。从交易维度看,汽车之家应具有相对优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约1,560万辆,同比增幅超10%。 尽管中汽协未公布汽车均价数据,但价格战导致上半年车价下行已是不争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五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12%。价格下行或通过拉低单辆车交易佣金冲击汽车之家的收益,正如公司所指,利润大跌也导致众多车企大幅削减广告开支。 投资者对财报反应相对积极,周四汽车之家的美股收涨0.26%。公司股价年内3.5%的涨幅看似平淡,却显著优于通用、大众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600104.SH)17%的跌幅,以及丰田、本田的合资伙伴广汽集团 (2238.HK; 601238.SH) 在港股的7.3%跌幅。 虽处境不稳,汽车之家15倍的远期市盈率仍显坚挺,与美股同行CarGurus(CARG.US)16倍水平相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分析师群体对汽车之家持相对谨慎态度。在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13位分析师中,有9位给予该公司“持有”评级。 出海新举措 下文将聚焦汽车之家业务底层逻辑,首先看似乎未获投资者热捧的出海新举措。公司CEO杨嵩透露,平台新版海外网站已覆盖52个中国出海汽车品牌的1,900余款车型数据,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汽车之家正试图搭乘中国车企海外销售提速的东风,这股推动中国超越日本登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浪潮,部分源于二十年产能扩张积累的严重过剩。 “当前业务覆盖六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泰国、沙特阿拉伯、英国、澳大利亚和巴西,” 杨嵩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认为此类海外布局将成为我们业务新的增长曲线。” 在本土市场,汽车之家持续承压,二季度营收同比下跌5.9%至17.6亿元(约合2.4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7亿元。其中,媒体服务收入骤降逾三分之一至2.79亿元,仅占总营收的16%;线索服务收入下滑11%至7.33亿元;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增长21%至7.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毛利率同比大跌逾10个百分点至71.4%,去年同期为81.5%。公司管理层将之归因于“在下沉市场推广创新业务引发交易成本攀升”,但未详述细节。未来几个季度该指标能否企稳,势必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 14%的运营开支降幅,部分对冲了毛利率下滑。雇员规模缩减或是重要因素,汽车之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员工总数4,360人,较上年同期的5,078人减少14%。但最终净利润仍同比萎缩22%至3.99亿元,上年同期则为5.10亿元。 展望后市,汽车之家预期下半年价格战趋缓,有助提振广告及线索服务业务。然而,当前价格战本质是中国经济疲软抑制消费信心。尽管低价能刺激部分消费,唯有经济企稳与消费主导型增长动能回归,方能推动国内车市重归健康发展轨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look set for IPO

Klook上市弃港选美 拟筹5亿美元势成集资王

据媒体报道,这家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香港在线旅行社,正计划短期提交纽约上市申请,拟筹资最多5亿美元 重点: Klook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望成为自霸王茶姬融资4.75亿美元以来,今年中资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IPO 此次上市可能使这家立足中国香港、专注年轻客群的在线旅行社估值突破30亿美元 阳歌 谁说中资企业不再谋求赴美上市? 彭博社周四报道,香港在线旅行社Klook Travel(客路旅行)正筹备申请赴美上市,募资规模或达5亿美元。若顺利成行,该交易将打破高端茶饮连锁霸王茶姬4月募资约4.75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在华尔街最大规模IPO。 公司名称源于“keep looking”的客路,虽未就融资计划置评,但其健谈的联合创始人曾透露,考虑在香港或纽约上市,且随时可推进。包括彭博最新报道在内的多方信源显示,公司拟募资3亿至5亿美元。 据彭博报道,公司正与财务顾问推进合作,可能很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在中资企业日益弃美赴港的背景下,Klook此番赴美IPO堪称逆势之举。 Klook完全具备操盘大规模募资的资质,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中两位拥有投行履历,其投资方涵盖多家全球顶级机构。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身为千禧一代,深谙Z世代等核心客群的消费心理。 这使得Klook有望成为年轻旅行者的时尚新选择,其服务体验超越Booking(BKNG.US)、Expedia(EXPE.US)等传统巨擘及携程(TCOM.US; 9961.HK)、同程旅行(0780.HK)等国内头部平台的固有模式。 Klook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仅确认2023年营收突破30亿美元,且在疫情三年困局后,借“报复性旅游”浪潮实现盈利。公司业务覆盖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欧洲、东南亚主要国家、以及印度等全球22个不同市场。 尽管尚未公布区域营收细分数据,但过往报道显示其主营亚洲旅游业务。 虽拟首次公开募股,Klook实为2014年创立的行业老兵。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志豪曾在摩根士丹利效力,后与熊小康及曾在花旗银行任职的林照围共同创立Klook。 高盛、软银、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公司迄今完成八轮融资,募资逾10亿美元,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获得维恩资本(Vitruvian Partners)1亿美元注资。据此前报道,公司2018年疫情前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 30亿美元估值成色几何? 最新融资后虽未披露估值,但参照其IPO募资目标,及主要国际对手市销率普遍高于1的现实,30亿美元估值具合理性。对标业务形态相近、市销率1.8的Expedia,Klook以2023年30亿美元营收计,估值可达50亿美元以上。 我们认为,Klook深耕年轻旅行群体的差异化定位,构成独特投资价值,该群体更注重旅途体验而非具体目的地。 尽管年轻客群收入较低,但願意为情感满足型体验付费,这特质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作为Klook核心市场之一,本土消费者在角色扮演、限量潮玩等“谷子经济”领域投入不菲。 Klook深度布局社媒获客,针对欧美用户主攻TikTok、Instagram,中国市场发力抖音和小红书。核心策略是启用关键意见领袖(KOL),公司此前称合作逾20,000名达人,后者通过佣金及赞助旅行获益,其与TikTok的合作更支持用户直接在平台完成预订。 2023年,Klook各平台的全球月均访问量约7,000万人次中,约70%为千禧一代及Z世代。 规模方面,Klook在提及的全球在线旅行社中已居前列。按2023年营收计,约为深耕国内客群且高度依赖腾讯的同程旅行的一倍,相当于龙头携程的半壁江山。但与热衷谈论国际化却鲜少披露海外业绩的携程不同,Klook展现更强的全球多元化特征。 相较全球布局的主要竞品Expedia及Booking(两者2023年营收分别为Klook的逾3倍和6倍),公司规模仍存差距。 本质而言,Klook实为在线旅游领域充满新意的潜力股。总部位于香港赋予其开拓中国市场的独特通道,同时规避了境外消费者对中资背景的顾虑。其年轻化定位与社媒打法构成差异化优势,伴随核心客群年龄增长及消费力提升,未来增长可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第四范式配股集资13亿港元 用于稳定币 RWA等研发投资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四公布,将配售2,590万股H股予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占扩大后已发行H股数目8.07%及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数目4.98%,每股配售价50.5元,较昨日H股收市价55.45元折让8.93%,集资13.08亿港元(1.07亿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50%用于在具身智能、智能设备、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及稳定币等新兴领域,开展具备全方位人工智能能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相关研发投资;40%用于全球业务拓展及上述新兴领域的潜在并购;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认购人为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由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总部位于香港及阿布扎比。 第四范式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56.55港元,升1.9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多点数智上市不足八月 迫不及待配股集资3.9亿

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三公布,以每股11.1港元配售3,540万股,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93%。配售价较多点数智周三收市价每股12.34港元折让10%,集资约3.93亿港元。 多点数智表示,配售是希望可进一步扩大股东基础、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并支持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公司拟将集资所得,用于稳定币及区块链的研发投资、完善技术,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去年公司才上市集资6.3亿港元,当时的上市价为30.21港元,首日已大幅下挫54%。本月初公布,将申请香港的稳定币牌照,并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账户,双方在数字资产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周四,多点数智开盘升10%报13.58港元,随后股价回软倒跌2%。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已劲挫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