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former leader in online education is shedding its remaining tutoring business to concentrate on livestreaming and online product sales.

这家曾经的在线教育龙头,决心成为一家专门的自营产品及直播业务运营商

重点:

  • 东方甄选不仅以高价将教育业务卖给母公司,还向新东方配股融资16.3亿港元
  • 该公司首创直播带货机构的付费会员制度,还宣告要做“线上山姆会员店”的蓬勃野心

 

莫莉

“双减”政策出台两年之后,曾经的教培领域龙头新东方(EDU.US; 9901.HK)成功转型,在直播电商道路上获得口碑和业绩双丰收。如今更是将教育业务线重新梳理,让子公司东方甄选控股有限公司(1797.HK)成为专注直播电商业务的企业。

上周二,东方甄选发表公告,表示为了更明确地划分其业务线,向母公司新东方出售教育业务,完成后,东方甄选不再经营在线教育领域,而是成为一家专门的自营产品及直播业务运营商。此次出售,东方甄选不仅可以获得15亿元现金,还将甩掉教育业务1.53亿元的净负债。

母公司新东方为东方甄选的输血不止于此。上周五,东方甄选再发公告,向新东方配股融资16.3亿港元(15亿元),每股作价31.75港元,相当于前一日收市价。交易完成后,新东方于东方甄选的持股将由54.91%增至57.08%,东方甄选计划将配股所得净额,用于经营、开发及扩展集团业务以及管理和营运开支。

对于出售教育业务,东方甄选解释称,一方面,疫情之后中国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变化,导致在线及线下教育的界限模糊,同时也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新模式教育;另一方面,自营产品及直播业务已经成为该公司主要业务,出售后可以有更集中的资源分配,能让股东获得更大的财务回报。

在今年1月更名之前,东方甄选原名为“新东方在线”,这间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原本负责新东方旗下的在线教育业务,当中包括K-12教育、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然而,2021年因政策突变,东方甄选不得不终止中国内地K-9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约三至四成的收入消失,此后开启了多种转型尝试。

幸运的是,东方甄选在电商道路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8月公布的2023财年(2022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全年业绩显示,期内实现总营收45亿元,同比大增651%;净利润9.71亿元,扭转之前一年的5.34亿元净亏损。

从财报的营收构成上可见,在强势崛起的直播业务面前,教育在东方甄选的业务线之中已相当弱势。东方甄选的营收来自三个部分,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分部的营收为39亿元,其中自营产品的总营收超过26亿元。大学教育业务营收为5.9亿元,去年同期为5.18亿元,同比增长14%,该业务是为考研以及海外考试备考人士提供英语课程。机构客户营收3,816万元,同比下滑34.7%,该业务是为高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提供数字化多媒体图书馆业务。

新东方一方面以高价接过东方甄选的教育业务,另一方面也以配股融资加强控制权,不仅说明这两手棋是新东方内部业务重组的环节,也显示集团大力押注东方甄选的未来发展,希望以更雄厚的资金为其铺路。

推出付费会员制度

东方甄选作为电商直播公司,直播观看人数与销售额直接挂钩,能否获得稳定的流量,是能否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东方甄选去年的快速蹿红,与抖音平台的流量倾斜密切相关,但抖音的算法机制决定了流量倾斜对象会不断更迭,主播中难有“常青树”。财报显示,抖音仍是东方甄选最重要的流量渠道,绝大多数的直播电商销售额(GMV)来自抖音,已付订单数高达1.36亿张。

今年以来,东方甄选在抖音的直播间已有“过气”之势。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3 年 5 月至 7 月,东方甄选抖音平台矩阵直播间日均总 GMV、日均总观看人数和综合转化率逐月下滑。7月底,东方甄选在抖音的众多直播账号之一“东方甄选自营产品直播间”以及相关的自营店铺突然被封,7天之后方才重新开播,更是让东方甄选与抖音平台之间的矛盾摆上台面。为此,东方甄选在7月5日开启了自营APP的直播渠道,吸引最忠实的粉丝,另一方面也在8月29日开启了淘宝直播,试图摆脱对抖音的过度依赖。

10月17日,东方甄选更是首创直播带货机构的付费会员制度,会员费为每年199元,可以获得上百款自营品88折优惠以及12张会员券等一系列优惠,宣告了做“线上山姆会员店”的蓬勃野心。山姆会员店是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MT.US)旗下的仓储会员店,会员年费为260元,提供包括约800种自营产品在内的优质产品,在中国有超过400万付费会员。

市场对于东方甄选付费会员模式能否成功,普遍持质疑态度,原因在于作为对标的山姆会员店,不仅具备较强的选品、谈判和进货渠道能力,可以为会员提供高性价比的自营产品,其商品也是面向家庭和企业用户的大规格、大包装,因此才能获得更大毛利。

东方甄选作为备受关注的明星企业,当前的市盈率约为29倍,直播电商平台交个朋友控股(1450.HK)的市盈率为28倍,显示东方甄选略有溢价。在抖音流量疲软的未来,东方甄选能否依靠付费会员模式稳固销售额,投资者宜长期关注。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PomDoctor provides healthcare

石榴云医抢搭尾班车 赶美股新规前上市

这家在线医疗服务提供商以招股价下限集资约2,000万美元,低于纳斯达克拟议的2,500万美元最低融资门槛 重点: 石榴云医将IPO发行价定在区间下限,其近10倍的市销率使公司估值达4.72亿美元 公司赶在纳斯达克新规实施前完成上市,后者要求所有新上市外国企业至少融资2,500万美元   阳歌 就在上个月,我们报道某中企为应对外资企业上市的新规,突然扩大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但另一家企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商PomDoctor Ltd. (下称“石榴云医”)(POM.US)无视这些待生效新规,仍按似乎不符合新规要求的方案推进上市计划。 石榴云医近两周的最终版招股文件对纳斯达克上月公布的拟修订条款只字未提,新规要求所有申请纳斯达克上市的外企,融资额不得低于2,500万美元。此外,流通股市值低于500万美元的企业,将面临快速停牌退市程序。 当时,纳斯达克声明,已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审批申请,新规获批后将立即生效。若该审批落地,已启动IPO流程的企业将有30天宽限期完成上市,而无须受新规约束。 汽车保险售后服务商青民数科似乎不愿冒新规的风险,上月宣布大幅提升融资规模至3,700万美元(原计划900万美元)。公司在申报文件中援引拟议新规称:“若未能满足修订后的上市要求,或致本公司无法于纳斯达克上市或维持上市地位。” 然而,与青民数科不同,石榴云医本周最终版招股书不仅未提及即将施行的新规,反而仍按7月披露的条款推进上市。相关条款显示公司计划发售5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ADS),约占其总股本4.2%。文件核心内容是每股ADS 4美元的定价,该价格处于原定4至6美元发行区间的下限,对应公司市值4.72亿美元。 周三,该股登陆美国市场后,头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9%,周四收报4.77美元。 按每股ADS 4美元计算,此次上市募资约2,000万美元,显然未达纳斯达克2,500万美元最低融资的新规。若因估值过高导致股价最终大幅跳水,公司还可能面临新规中针对流通市值低于500万美元外企的快速退市机制。 高企估值 石榴云医服务于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定期复诊的慢性病患者。截至去年末,其平台入驻医师212,800名、患者近70万名,位列中国互联网医院第六强。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多数医师自带患者资源入驻,这意味着石榴云医平台上的医患关系具备较强稳定性。 今年3月,石榴云医首度公开申请上市,7月更新招股书时我们首次关注该IPO项目。此前的分析中,我们认为其聚焦慢性病领域产生持续现金流的商业模式相对稳健。 不过,我们也指出公司估值明显偏高,即便发行价定在区间下限,似也佐证了此观点。财报显示其2024年营收3.43亿元(约4,800万美元),较2023年3.05亿元增长12.5%。 增速虽非惊人却属稳健,最新营收数据赋予公司约10倍市销率(P/S)。该估值对高速增长的科技企业并非闻所未闻,但对石榴云医的增长水平而言仍显激进。即使龙头的平安好医生(1833.HK)和京东健康(6618.HK),其市销率也仅为5.3倍和2.9倍。 更何况,平安好医生与京东健康分别背靠金融服务巨头平安集团和电商巨擘京东集团。在两家公司均实现盈利之际,石榴云医去年净亏损3,740万元,2023年亏损3,690万元。去年末总资产4,660万元,仅占总负债5.46亿元的一小部分。 招股书中将此列为头号“风险因素”时声明: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因其财务弱势“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上述因素均难支撑石榴云医的高估值定位,若按3至4倍较现实市销率计算,公司估值约1.5亿美元,对应流通市值约630万美元。该数值仅略高于纳斯达克拟定的500万美元流通市值门槛,尽管尚不清楚新规会否追溯适用于生效前已上市的企业。 归根结底,石榴云医的上市存在诸多疑点。尽管抢在新规生效前完成上市,但其流通市值未来或将面临最低发行要求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公司业务因持续亏损且缺乏京东或平安这类实力雄厚的靠山,可能遭遇实质性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otti runs coffee shops

掀起中国咖啡战三年 库迪疲态毕现

这家国内第二大咖啡连锁企业去年高调宣称,将在今年底前开设5万家门店,如今声势已大幅减弱 重点: 截至今年8月,库迪咖啡仅拥有1.5万家门店,距其今年底5万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今年早些时候,公司纽约首店开业之际,竞争对手瑞幸咖啡也同步入局    谭英 当中国流行文化试图为现代企业的“你死我活”竞争策略寻找历史注脚时,两千年前的三国时代常被援引为参照。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最终在西晋实现大一统,但前提是经历多轮惨烈的混战。 随着中国咖啡战火蔓延海外,国内两大领军者瑞幸咖啡(LKNCY.US)与库迪咖啡正将战局推向全球。即便如此,主战场仍在中国本土,这里不仅要迎战星巴克(SBUX.US)等国际巨头,更需直面数十家海内外对手。 尽管今年初进军纽约的营销声势浩大,但在这场对阵瑞幸与星巴克的现代“三国之战”中,库迪咖啡显露后劲不足之势。 库迪与瑞幸在纽约的首店几乎同期开业,前者5月登陆布鲁克林及唐人街,本月再布点中城区;后者6月在中城开出两家美国首店。双方均迅速摒弃国内9.9元(约合1.4美元)的低价策略,转为采用3.5至7美元的星巴克式定价。 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国巴西加征50%关税,导致美国咖啡价格飙升,两家企业似乎不以为意。但深层次看,两大咖啡新锐的真正战场在中国及更靠近本土的亚洲,星巴克等西方连锁品牌在此并无主场优势。 据研究公司Grand View Horizon数据,2024年东南亚、东亚及南亚咖啡市场规模高达642亿美元(含中国市场30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0年年均增长率达6.2%。这使得亚太市场几乎与美国676亿美元体量持平,后者同期年均增速预计仅为5.2%。 诚然,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剧情正被复刻,亚洲其他地区正快速成为这场现代咖啡“三国之战”的新主战场。 两大品牌均以亚洲市场开启出海征程。瑞幸2023年在新加坡开出首家海外门店,目前在当地门店超60家;成立一年后,库迪2023年11月即在中国香港布局,次月迅速进军泰国及马来西亚,门店遍及韩国、印尼、日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 5万门店势难达标 作为市场后来者,库迪在国内尤其处于相对劣势。但在全球舞台,双方竞争态势更趋均衡,库迪的海外拓展速度已先行于对手。 凭借强劲增长,瑞幸已成资本宠儿,这主要受益于其疾速扩张。最新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同比飙升47.1%至124亿元(合1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劲增43.6%至12.5亿元。其门店总数超2.6万家,绝大多数位于中国。 横向对比,星巴克全球门店3.2万家,6月底中国门店数达7,828家。但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巨头正进行美国业务重组,且与中国当前精打细算的消费群体脱节,使其在最新版咖啡“三国之战”中基本处于观望状态。 与此同时,库迪先前的扩张计划也遭遇困境。2024年,公司宣布计划在今年底,大约在其开业的同一时点,运营5万家门店。成立仅两年,库迪2024年10月便开出第10,000家门店,展现迅猛势头。 不过,官网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库迪全球28国门店仅达1.5万家。更有媒体披露,其中3,000家门店至年中仍未开业。即便这些门店全部运营,总量仍不及其承诺的2025年底目标的三分之一。除纽约开店等零星宣传,公司近期的推广活动已较首年明显减弱。 陆正耀、钱治亚两位瑞幸前联合创始人,因涉嫌主导数千万美元销售造假丑闻离职后,2022年10月创办库迪。据悉,这段“黑历史”令该公司当前激进的扩张计划融资受阻。 重资产布局或是库迪早期信心来源。去年11月,首席战略官李颖波在行业会议上透露,公司在安徽建成中国最大咖啡烘焙基地,年加工产能4.5万吨。瑞幸2024年也在临近上海的的昆山市,投产年烘焙量3万吨的工厂。 作为非上市公司,库迪仅零星透露财务状况。公司宣称今年4月联合外卖新军京东推出配送补贴,活动期间订单量破亿杯。据内部会议消息,陆正耀表示超過90%标准店型中,净利润逾1万元。 李颖波在近期加盟商会议上披露,5月单店月均经营现金流达2.7万至2.8万元,同比增40%。自2月起,库迪力推便利店式新加盟模式,同时售卖冰淇淋、方便面、瓶装饮料、热食及盒装简餐,以此区别于星巴克、瑞幸的传统咖啡专营形态,并宣布将在第三方超市设咖啡吧台。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价格战压力,瑞幸过去一年悄然提价以遏制毛利率下滑。但库迪释放持久战信号,其与非洲生产商签订长期供应合约。星巴克持续进行的中国业务转型更赋予这幕现代“三国之战”变局新注脚,预示咖啡战终局来临前,必将经历更多峰回路转的剧情演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alla does games

雅乐科技借中核游戏开新篇章

这家中东社交媒体与游戏公司计划于本季度推出首批两款中核游戏,后续还将发布自主研发的“肉鸽”游戏 重点: 雅乐科技披露将在九月前推出两款自研中核游戏,年末将追加一款自研作品及授权游戏 自三月以来,这家主营社交媒体与休闲游戏的公司股价已翻倍有余,投资者押注中核游戏新战略将激活雅乐营收增长    阳歌 历经逾年筹备打磨,中东及北非地区领先社交媒体与游戏企业雅乐科技(YALA.US)即将迎来崭新阶段。 据其周二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成立九年的雅乐依托聊天服务与休闲游戏吸引地区用户,截至六月末平台月活用户(MAU)超4,240万。公司也开始尝试更硬核的游戏领域,旨在开拓新增长极——聚焦那些愿为游戏重金投入的玩家群体。 最新财报披露,公司正整合中东及北非地区的市场优势资源(包括渠道分发、文化认知及本土人脉),同时将积淀的经验运用于本季度即将发布的两款中核游戏。同时规划年内向硬核玩家推出更多新作,并暗示未来可能对旗下Yalla Ludo休闲游戏平台进行革新。 当前业绩延续了近年趋势:成熟业务获个位数营收增长;效率提升与成本管控驱动利润强劲增长;公司今年启动激进股份回购,可能会突破原定5,000万美元回购目标。 市场热度催动雅乐股价自三月起翻倍飙升。不过周二季报发布后股价下挫4%,或显露投资者对中核游戏面世日渐迫切的期待。尽管经历了大涨,其美股存托凭证(ADS)的市盈率仍在10倍左右,略低于体量相当的Pinterest(PINS.US)的12倍估值,较大幅落后网易(NTES.US; 9999.HK)的19倍市盈率。若新游首战告捷,股价仍有上行空间。 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本季拟推的两款“三消”类中核游戏已进入“最终调优阶段”,并强调两款产品瞄准“差异化用户圈层”。公司同时宣布将于第四季度推出自研“肉鸽”游戏。 雅乐早前披露正与第三方开发商合作,拟借助在中东地区的优势,通过授权协议引进游戏。该战略初见成效,公司透露旗下分发部门正筹备发行某开发商的硬核游戏,但未明确时间表。 雅乐科技董事长杨涛在财报电话会中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游戏业务战略,强化外部合作与分发能力,有效推进产品矩阵多元化。” 加速信号 公司最新财报多维度显露游戏业务扩张迹象。最显著体现为当季研发开支激增28.6%,主要源于游戏开发团队扩容。 市场正密切关注中核新游创收能力。而现有休闲游戏表现强劲:二季度收入劲增17%至3,070万美元,创2023年四季度以来最高增幅。 游戏及聊天业务合力贡献本季总收入8,46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8,120万美元增长4.1%。公司预测三季度营收在7,800万至8,500万美元区间——需指出其财报预测一贯保守,实际业绩常超预期且幅度可观。 当焦点聚集中核新游时,杨涛同时暗示旗下Yalla Ludo休闲游戏或将变革:“本季正值雅乐创立九周年。作为旗舰产品及中东及北非领先的休闲游戏平台,Yalla Ludo生命周期有望延至10-15年或更久。”他补充称公司正探索布局在线本地服务,但未透露细节。 雅乐还通过与迪拜经济旅游局联合品牌活动及最新ESG来彰显其本土化战略布局。 除游戏研发投入增加外,公司在多数领域严守财务纪律,助推季度净利润率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至43.2%。净利润增速因而远超营收,同比增长16.4%至3,650万美元(上年同期:3,140万美元) 公司同步更新激进的股票回购计划,该计划或是其近期股价的重要支撑要素。其曾计划2025年回购约5,000万美元ADS,财报电话会披露上半年已完成4,100万美元回购。杨涛就此表态:“公司预计将达成甚至突破全年目标。”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价格战叠加广告大减 汽车之家季度收入四连跌

这家汽车交易服务商二季度毛利率骤降逾10个百分点,营收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重点: 在惨烈的价格战下,中国汽车制造商及经销商大幅削减广告预算,汽车之家二季度营收下滑约6% 公司6月上线核心交易平台海外版,旨在借力中国全球汽车出口榜首的发展势头   阳歌 面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失速的业绩,中国最大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正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突破。在披露截至6月的季度营收连续四季萎缩的同时,公司宣布已于6月上线网站海外版。 汽车之家核心客户群——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在持续逾年的惨烈价格战中大幅削减营销预算,致其广告服务收入遭受重创,当季同比大跌36%。公司高管指出,政府今年已出台措施缓和价格战,乐观预测下半年形势可能好转。 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成为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中,当季唯一实现增长的亮点。结合线索服务收入11%的跌幅,前者本季反超后者,跃升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 实事求是地说,汽车之家当下仍是中国低迷车市中少数具备潜力的公司。主要源于其坚守轻资产商业模式,意味公司完全不承担库存风险,有效规避中国车市剧烈波动的影响。 公司收益主要源于交易及广告衍生的服务费用。从交易维度看,汽车之家应具有相对优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约1,560万辆,同比增幅超10%。 尽管中汽协未公布汽车均价数据,但价格战导致上半年车价下行已是不争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五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12%。价格下行或通过拉低单辆车交易佣金冲击汽车之家的收益,正如公司所指,利润大跌也导致众多车企大幅削减广告开支。 投资者对财报反应相对积极,周四汽车之家的美股收涨0.26%。公司股价年内3.5%的涨幅看似平淡,却显著优于通用、大众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600104.SH)17%的跌幅,以及丰田、本田的合资伙伴广汽集团 (2238.HK; 601238.SH) 在港股的7.3%跌幅。 虽处境不稳,汽车之家15倍的远期市盈率仍显坚挺,与美股同行CarGurus(CARG.US)16倍水平相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分析师群体对汽车之家持相对谨慎态度。在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13位分析师中,有9位给予该公司“持有”评级。 出海新举措 下文将聚焦汽车之家业务底层逻辑,首先看似乎未获投资者热捧的出海新举措。公司CEO杨嵩透露,平台新版海外网站已覆盖52个中国出海汽车品牌的1,900余款车型数据,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 汽车之家正试图搭乘中国车企海外销售提速的东风,这股推动中国超越日本登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浪潮,部分源于二十年产能扩张积累的严重过剩。 “当前业务覆盖六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泰国、沙特阿拉伯、英国、澳大利亚和巴西,” 杨嵩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认为此类海外布局将成为我们业务新的增长曲线。” 在本土市场,汽车之家持续承压,二季度营收同比下跌5.9%至17.6亿元(约合2.4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8.7亿元。其中,媒体服务收入骤降逾三分之一至2.79亿元,仅占总营收的16%;线索服务收入下滑11%至7.33亿元;在线营销及其他收入增长21%至7.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毛利率同比大跌逾10个百分点至71.4%,去年同期为81.5%。公司管理层将之归因于“在下沉市场推广创新业务引发交易成本攀升”,但未详述细节。未来几个季度该指标能否企稳,势必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 14%的运营开支降幅,部分对冲了毛利率下滑。雇员规模缩减或是重要因素,汽车之家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员工总数4,360人,较上年同期的5,078人减少14%。但最终净利润仍同比萎缩22%至3.99亿元,上年同期则为5.10亿元。 展望后市,汽车之家预期下半年价格战趋缓,有助提振广告及线索服务业务。然而,当前价格战本质是中国经济疲软抑制消费信心。尽管低价能刺激部分消费,唯有经济企稳与消费主导型增长动能回归,方能推动国内车市重归健康发展轨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