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兒童寓教於樂應用程式供應商報告稱,第一季收入增長了9%,而毛利率按年持平

重點:

  • 洪恩通過大幅削減研發支出來控制成本,第一季收入增長9%,利潤翻了兩番
  • 這家兒童「寓教於樂」應用程式供應商在過去一年裡推出了兩項新措施,以開拓國際市場,但目前尚未從中獲得可觀收入

 

陽歌

也許是因為其毛利率持平的緣故,儘管它的利潤增長達到三位數,收入增長也接近兩位數,但投資者卻不甚雀躍。

這就是我們對洪恩教育(IH.US)週三發佈最新季報後,市場明顯缺乏興奮感的一種解釋。公告發佈兩天后,該股與季報發佈前一天的收市價持平。

鑑於洪恩在中國敏感的教育行業營運,也許如今市場缺乏興奮,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兩年前,該行業遭遇重大打擊,為K-12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的行業被徹底摧毀。洪恩在那次整治行動中基本上得以倖免,因為它從事的是一個不同的領域,提供「寓教於樂」的應用程式,協助孩子們在閱讀和邏輯等方面取得進步。

儘管如此,洪恩在其年報中指出,其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是如果政府決定禁止或限制其產品,它可能會受到打擊。因此,該公司正在努力發展不受此類影響的國際業務。在該公司最新的季報中,這種進軍國際的舉動是比較引人注意的元素之一,這份報告主要反映了洪恩在近期趨勢上的延續。

話雖如此,這家公司看起來還是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它主要提供網上應用程式,協助孩子們提升自己。

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池宇峰和CEO戴鵬在中國的教育和遊戲領域都有著豐富經驗,這主要與他們之前在完美世界(002624.SZ)的工作有關。完美世界是中國最早的遊戲領導者之一。洪恩最大的問題在於其增長相對緩慢,儘管它去年實現了盈利。

今年第一季,洪恩的收入按年輕微增長9.3%,從去年同期的2.43億元增至最近這個季度的2.65億元。這比該公司去年4.3%的收入增幅高出了一倍多,不過遠遠落後於前兩年每年大約翻一番的增長幅度。

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業績放緩要歸因於洪恩轉向提供網上服務的戰略轉變,而之前的業務組合中,佔據相當比例的是利潤率較低的線下產品和服務。隨著這個轉變,該公司表示,2022年線下產品和服務在公司收入中的佔比不到10%。

與許多中國企業一樣,洪恩在過去兩年一直致力於削減支出和盈利,而不是之前不惜一切代價尋求增長的戰略。該公司在第一季延續了這一模式,營運費用按年下降18.8%,至1.29億元,主要原因是研發支出下降了36%。

這些成本控制措施,再加上收入的輕微增長,幫助洪恩第一季的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310萬元增長了三倍,達到創紀錄的5,360萬元。

停滯不前

雖然取得了這些積極的成果,但在過去幾年裏,洪恩的毛利率,也就是衡量其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標之一,始終沒有什麼變化。在最近這個季度,這個數字為70%,雖然還不錯,但與上一年相比沒有變化。儘管該公司穩步轉向利潤更高的網上服務,但最新的毛利率與2020年的68.7%相比,僅略有上升。

事實上,如果該公司能夠更快地擴大業務規模,並恢復到之前的收入增幅,這種毛利率停滯就不會成為問題。在這方面可以提供幫助的一個領域是它的國際業務,該業務可以追溯到洪恩去年第第二季推出的bekids品牌。它包含程式設計、塗色、科學和閱讀等內容。

再後來,該公司在去年第四季推出了另一款兒童應用程式Aha World。該應用程式似乎更多地吸取了洪恩高管的遊戲產業背景,被稱之為「開放式奇幻世界探索主題app產品」。

在最新的業績報告中,洪恩表示,Aha World推出後,在蘋果和Google Play應用商店都進入了兒童應用前10名。也許在某個時候確實如此,但這款應用目前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教育應用中排名第79位,也不在Google Play下載最多的兒童應用之列。但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更重要的是,洪恩沒有在最新的季報中單獨列出國際收入,在4月底發佈的2022年報中也沒有。這表明該數字可能仍然相對較小,很可能遠低於總收入的10%。但它肯定會在未來成為一個重要的收入貢獻因素,並助力該公司實現多元化發展,擺脫對變化無常的中國市場的嚴重依賴。

在中國市場方面,該公司還透露,它在第一季與中國主要的童書出版商──人民郵電出版社及其下屬機構童趣出版建立了新的合作夥伴關係。雖然這聽起來或許沒有太讓人興奮的地方,但與這樣一個大型國有實體的聯盟,可以説明洪恩應對未來一切潛在的監管風險,而且這似乎表明它在近期不大可能面臨此類風險。

儘管如此,投資者顯然希望能從該公司獲得比現在更高的回報。洪恩目前的市銷率只有1.12倍,僅略高於通常表明投資者情緒積極的1倍大關。這個比例與一起教育科技(YQ.US)的1.15倍大致相當,這家公司在兩年前的打擊行動中陷入困境,目前正在進行轉型。這個數字也落後於最近上市的量子之歌(QSG.US)的1.22倍,該公司專注於成人教育領域,但目前仍在虧損。

總而言之,洪恩似乎有一個不錯的商業模式,並通過在國內建立新的出版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建立國際業務的嘗試來提振前景。現在,它只需要做到的就是開始從這些努力中獲得一些回報,恢復更快的收入增長。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Dongfeng radically transforms Voyah via listing, charging into EV market

東風蛻變嵐圖 藉上市力衝電動車市

老牌車企龍頭東風汽車通過私有化,將旗下新能源品牌嵐圖分拆上市,以增強在新能源車市的競爭力 重點: 嵐圖今年首七個月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年初至8月累計銷售8萬輛車   劉智恒 孫中山先生有次路過錢塘江,目睹滾滾的江水感到震動不已,仿如人類歷史的進程,遂大筆一揮,寫下千古之句:「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商業社會又何嘗不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逐漸替代傳統汽車,新能源乘用車在中國的滲透率從2020年的5.8%,急升猛進至2024年的44.4%,預計到2029年將進一步升至82.0%。 傳統車企若不求變,只能面臨被淘汰命運,老牌龍頭車企東風汽車(0498.HK, 600006.SH)深明此道,不能再靠吃老本,需變身求存。近期東風母企東風公司透過吸收合併,一方面將東風汽車私有化,同時將旗下電動車品牌嵐圖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透過股份分派形式分拆上市。 講到嵐圖Voyah,要數到2018年,當年東風公司意識到汽車業的轉變,著手啟動東風56號項目,主力研究新能源汽車。到2021年嵐圖正式成立,名字取「藍圖」Blueprint諧音,象徵美好的規劃和前景。 借東風 嵐圖借助東風的56年造車技術及資源優勢,通過科技創新,短短幾年已推出四款系列,包括中大型SUV的嵐圖FREE、MPV的嵐圖夢想家、中大型轎車嵐圖追光,及中型SUV的嵐圖知音。 過去三年,嵐圖分別售出19,409輛、50,285輛及80,116輛新能源汽車。今年截至8月底,累計售出80,185輛。 據灼識諮詢, 2022年至2024年期間,嵐圖的銷量複合年增長率103.2%,是第三快增速的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 銷售日增下,嵐圖在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別為60.52億、127.49億元及193.6億元;今年首7個月的收入更達157.82億元,同比增長90%。期內毛利率亦由2022年的8.3%,提升至今年首七個月的21.3%。 伴隨收入大增及毛利率提升,公司終扭虧為盈,今年首七個月錄得4.79億元盈利。乘著期內業績改善,加上近期香港新股熱,東風把握時機讓嵐圖登上資本市場的舞台。 下好棋 東風這一著不失為一步好棋,新能源車勢將主宰未來汽車市場,若嵐圖仍在東風這類舊經濟企業底下,估值肯定會受拖累,甚至被長期低估。若能獨立分拆上市,投資者對嵐圖的看法不一樣,有利於提升其在資本市場的價值。 東風汽車私有化,將舊的業務剝離,東風可將資源集中於分拆後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上;而嵐圖亦擁有一個獨立的融資平台,可助力未來研發及業務發展。 再者,嵐圖以自家品牌獨立上市,打著新能源汽車旗號,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及增強知名度,更對海外拓展及國際化有一定幫助。 競爭烈 不過,嵐圖目前的前景仍不太明朗。單就公司的汽車銷售量,與多家新能源車企仍有段距離。今年首八個月,蔚來(9866.HK, NIO.HK)累計交付16.6萬輛、理想(2015.HK, LI.US)交付26.3萬輛、小鵬(9868.HK, XPEV.US)交付27.2萬輛、零跑(9863.HK)亦近32.9萬輛,更別說領頭羊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286萬輛。相比下嵐圖只售出8萬輛,實難項一眾對手之背。 要知道,嵐圖在東風汽車的關係下,有相當銷量是來自大企業客戶,單以一般零售客戶來說,暫時仍遠遠落後於一眾新能源車企。 缺個性 雖然嵐圖一直標榜其產品外型,現實卻是毀譽參半,市場時有批評聲音,指嵐圖缺乏辯識性,始终没有爆款车型。公司引以為傲的夢想家,就被指車型有點笨拙;至於轎車系列的外觀,被指毫不出眾,若與小米(1810.HK)的電動車比較,更是大為遜色。…
Sungrow Power

瞄準AI數據中心供電市場 陽光電源開啟新征途

AI時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陽光電源,以儲能為核心切入AI供電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重點: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佔率25.2%,儲能市佔率11.9% 上半年儲能業務收入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 李世達 當AI帶來算力革命,能源便成為新的黃金,也為中國光伏企業指明一條新道路。來自中國合肥的光伏巨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300274.SZ),正試圖透過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邊界。 成立於1997年的陽光電源,以光伏逆變器聞名全球。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4年出貨量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在全球的市佔率約為25.2%,連續十年全球領先,產品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8.4%。 這家從合肥起家的企業,與中國新能源產業幾乎同步成長。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將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核心設備,相當於電站的「大腦」與「心臟」,同時負責系統保護與效率管理。然而,當光伏行業進入微利化競爭階段時,從光伏走向AI供電與智能儲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 近三年,陽光電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億元升至2024年的77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7%,2025年上半年收入進一步增至434.4億元,同比升約40%。毛利率則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續上升趨勢。 從「供電」到「管電」 這得益於儲能系統業務的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公司儲能系統業務收入達178億元,佔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變器業務(佔比降至35.3%),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這一轉折標誌陽光電源完成從「供電」到「管電」的升級,轉向高附加值的儲能與電力控制領域。 公司表示,其儲能系統2024年全球市佔率達11.9%,位居世界領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歐洲與中東均已落地百兆瓦級項目,累計開發新能源電站規模超57GW。 與此同時,生成式AI的興起讓數據中心成為全球新增用電主力,「算力電力化」成為了能源產業的新敘事。從逆變器到儲能,陽光電源正加速布局AI供電解決方案與儲能系統業務的發展。 花旗估計,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55GW的新電力容量,相當於2.8萬億美元的增量支出。這無疑是能源行業的必爭領域。 布局AI供電 在技術層面,陽光電源於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儲能系統,以高功率密度與模組化結構為特色。在2025年美國RE+大會上,陽光電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場的新一代光伏與儲能方案,包括模組化逆變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儲能系統。後者為6.9MWh液冷整合型儲能設備,採用碳化硅(SiC)功率轉換技術,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並支援快速響應與黑啟動功能,專為AI資料中心與大型電網場景設計。 不過,儲能業務資金投入龐大、回款周期較長,公司應收賬款達291.5億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動負債佔比逾八成,顯示營運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經營現金流在2024年雖錄得120.7億元淨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約34億元。手頭現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約179.1億元。 陽光電源在A股的表現不俗,股價今年至今漲幅約120%,反映市場對其業務結構轉型與AI供電敘事的期待。目前陽光電源市值3,350億元,延伸市盈率約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業如信義光能(0968.HK)約5倍、陽光能源(0757.HK)約3.3倍,估值存在明顯分水嶺。 由於港股市場對新能源股的整體估值折讓幅度較大,若陽光電源上市定價仍參照A股水平,市場在初期可能出現估值消化或股價回調的壓力。不過,考慮到其AI供電與儲能業務的高速成長潛力,以及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新需求,長線仍有被重估的機會。 陽光電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當光伏行業進入成熟期,AI供電與儲能正成為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對投資者而言,陽光電源正由「光伏製造」邁向「智能能源運營」。若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如預期釋放,這家合肥企業或將迎來第二個黃金十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機器人股繼續熱炒 優艾智合趕風口上市

在國家致力扶持下,機器人產業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優艾智合也不甘後人申港上市 重點: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升27.6% 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近8.4億元   劉智恒 股票市場從來不缺故事,去年炒賣熾烈的人工智能,今年這股熱風已吹到機器人股,幾家業內龍頭已接連在港上市,股價亦節節高升。看到這個風口,專注於移動操作機器人的合肥優艾智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已遞交香港上市申請。 優艾智合是工業具身智能科技公司,所謂「具身智能」,是指有行動的一種智能系統,主要基於物理實體,能夠與物理世界進行感知和交互。 在「具身智能」下,又分為智能機器人及人形機械人,前者主要是具有物理的身體,並能夠與物理世界構成感知、思考、交互和行動的能力。它可以是輪式、輪帶式、復合型、甚至機械臂類型的機器人。後者是除了製造得像人外,功能和思考行為都模擬人的一種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 按功能區分,機器人又可分為三大類,一是自主移動機器人,主要負責移動和感知,在環境中自主穿梭。二是移動操作機器人,即在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增加機械臂的操作功能。第三類是協作機器人,專注於與人類協同,強調在安全前提下的互動和協作。 投資者星光熠熠 優艾智合則主力發展具身智能的移動機器人,主攻工業範疇。公司由90後的張朝輝成立,張是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2017年帶著幾位師弟南下深圳創業。經過一番探索,張朝輝決定主力針對智能製造領域和智能巡檢領域,成為半導體及電子製造、電力行業、能源冶煉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花了四年時間,優艾智合成為國內工業移動機器人行業其中一家頭部企業,期間又獲得眾多星級投資機構入股,分別有海納華、藍馳創投、孫正義的SBVA、SOSV 、深圳松禾、IDG旗下的Sharp Dynasty等。 收入上升虧損擴大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7,790萬元增至2.55億元,但虧損持續不斷,分別為2.35億元、2.6億元及2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27億元,同比上升27.6%,卻虧損高達1.4億元,同比擴濶36%。即過去三年半,收入縱使持續上升,虧損卻遲遲未能改善,累計虧損達8.4億元。 公司的負債情況也在持續擴大,負債淨額由2022年的8.59億元,增至去年的13.74億元,今年上半年更上升至15.4億元。 期內,經營活動亦持續錄得現金流出,雖然去年經營現金流出情況已有改善,從2022年的負1.73億元降至負7,946萬元,但今年上半年又再回升,出現經營現金流走1.06億元,同比擴大67%。 毛利率改善行業前景佳 優艾智合Youibot Robotics雖持續虧損,負債高企及現金流走,但好消息是公司的毛利率逐漸改善,過去三年分別是11.2%、26.1%及35.2%。今年上半年更升至38.1%,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反映公司能將製造成本調低,以及漸發揮規模經濟效應。 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理想,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去年全球移動操作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92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1,569億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60.4%。中國的市場規模在2024年為34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620億元,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2.3%。 從報告所示,反映市場正處高速發展,而去年在中國,按收入計算,優艾智合在該業務領域位居第一,市場佔有率達7.1%。當市場在持續向上,作為龍頭的優艾智合肯定可以成為一大受惠者。 現時香港上市的機器人股中,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若按市銷率計算,最高為越疆(2432.HK)的72倍,優必選(9880.HK)與地平線(9660.HK)均在55倍水平,黑芝麻智能(2533.HK)約28倍,極智嘉(2590.HK)為17倍。我們可剔除估值過高的越疆,而優必選與地平線的規模遠大於優艾智合,因此以黑芝麻及極智嘉為參考,取其中位數約22倍計算,估值可超過50億港元。 當然,今年香港新股市場熱爆,加上優艾智合又在市場的風口,有國家政策扶持,成功上市應無懸念,只要定價不過份高,短炒獲利機會甚高。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股選擇太多了 「量化派」還是留給風險投資者吧!

「羊小咩」的母公司量化派,六次嘗試申請上市均鎩羽而回,近日再接再勵,在港遞交上市申請 重點: 今年首五個月錄得盈利1.26億元 淨負債高達7.72億元   劉智恒 還是那句,在香港資本市場吹起的新股熱潮下,似乎甚麼公司招股也迎來瘋狂認購,至於公司是否具投資價值,管得那麼多,先炒為尚。 中國消費領域的線上市場營運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乘香港市場熾烈下再遞交上市申請,希望可以坐上這部上市列車,登上資本市場的大舞台,在債務沉重中融資以支持公司前行。 量化派的兩大核心業務分別是一站式消費平台「羊小咩」,及經營汽車零售O2O平台的「消費地圖」。平台的商業模式是為商品及終端消費者提供撮合服務,功能包括商品展示、線上支付、訂單處理及物流配送。 曾經六度計劃進軍資本市場的量化派,2014年由今年獲選 「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 TOP 50」的周灏成立,當時主打的「信用錢包」平台,實際是P2P借貸(個人對個人的線上借貸模式),將金融機構、借貸企業及個人用戶對接,量化派從中收取手續和服務費。 原本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2017年政府大力監管網絡借貸,2020年量化派只好由助貸平台,搖身一變為數字化解決方式提供商「羊小咩」。2022年又推出「消費地圖」,通過發放政府消費券和商家補貼,連接本地商戶與消費者,近年則轉而經營汽車零售。 這下華麗轉身並不容易,公司的業績一度變得波動,2022年至2024年間,收入分別為4.75億元、5.3億元及9.9億元。但在2022年錄得虧損28.1萬,之後兩年分別有盈利364.3萬元及1.47億元。截至今年首五個月,收入4.14億元,同比上升38.1%,盈利則大增261%至1.26億元。 營銷推廣費用龐大 量化派的轉型,從表面的數據看似乎尚算成功,但再看具體的財務,卻讓投資者有所保留。 公司的收入無疑是愈做愈大,但銷售及營銷費用從來也不少,甚至持續上漲。2022年才是4,792萬元,2023年已上升至1.09億元,增加127%,去年更暴增330%至4.7億元,遠較去年收入的87%增幅要高。很明顯,收入的增長,要靠龐大的推廣及營銷費用去推動。 再者,來自「消費地圖」的收入持續下滑,由2022年的2億跌至去年的3,281萬元。今年首五個月更只有791.7萬元,同比下跌43%,公司解釋是因業務轉型至4S汽零售所致。至於來自廣告的收入,由2022年的717萬元跌至去年的304.8萬元;今年首五個月收入,更從去年同期的224萬元跌至只有12.3萬元。 回報率低債務沉重 公司多項財務數據也不理想,股東權益回報率(ROE)十分低,2022年只有0.1%,2023及2024年更分別錄得負0.3%及負14.7%,今年首五個月更擴大至負36.1%。 債務情況更不樂觀,過去三年的流動負債高得有點嚇人,2022年近15億元,今年五月底止更升至近20億元。公司已陷入負資產狀況,2022及2023年均超過10億元,到今年首五月底雖有所下降,但仍高達7.7億元,情況讓人擔憂。 另外,應收賬款淨額由2022年的2.58億元增至去年的6.38億元,今年5月底止更增至7.43億元。公司表示,至今年7月底止,已結清應收賬款1.23億元。縱是如此,公司應收賬款仍然高達6億元。 關連交易惹人爭議 不過,最大重點是這些應收賬高企問題,原來部分來自一家小額貸款公司鷹潭廣達,而這家公司實際由量化派的大股東周灝所控制,直至今年4月才將其所持份額出售。然而,臨近上市才將其出售,免不了受市場垢病,特別期間量化派更延長鷹潭廣達的信貸期。  財務數據不大理想,未來業務發展也不容易,其消費平台模式,市場上有美團、京東及抖音等競爭,這些行業巨頭不單擁有絕對的知名度、規模又龐大,用戶粘性極強,特別是量化派的平台缺乏內容驅動及社交裂變的能力,想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實在是知易行難,反倒是一不留神,其佔率有機被幾家龍頭瓜分。 因此,量化派這次崔護重來縱能成功,投資者還是先觀望,即使以短炒為目標也需多加注意,畢竟今天新股到港上市絡繹不絕,股民要選擇實在多的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